苦勞網

苦勞網 老字號.新媒體

關注社運/公共議題,選譯全球南方重要時事,提供批判視角與另類知識,補足主流輿論空缺。

合作訊息與採訪通知請寄信至 [email protected]

📢 停火只是幻象 種族滅絕仍在持續以色列「強力空襲」殺104人​文/陳韋綸(苦勞網特約編輯)​10月28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下令對加薩發動「強力空襲」,殺害超過104名巴勒斯坦人民,其中包括46名兒童及20名女性。納坦雅胡指控哈瑪斯在拉法...
31/10/2025

📢 停火只是幻象 種族滅絕仍在持續
以色列「強力空襲」殺104人

文/陳韋綸(苦勞網特約編輯)

10月28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下令對加薩發動「強力空襲」,殺害超過104名巴勒斯坦人民,其中包括46名兒童及20名女性。納坦雅胡指控哈瑪斯在拉法槍殺一名以色列士兵,但是哈瑪斯表示與該事件毫無瓜葛,並強調完全遵守停火協議。以軍也在轟炸同日在加薩多處展開攻擊,並宣稱已擊殺30名哈瑪斯指揮官。

本次空襲並非以色列在停火期間首次轟炸加薩。早在10月19日,以軍便以「哈瑪斯違反停火協議」為藉口轟炸拉法。當時以軍宣稱哈瑪斯炸死2名以色列士兵。儘管哈瑪斯否認指控,然而以軍仍以「報復」之名,接著殺害十餘名巴勒斯坦人民。

以色列持續指控哈瑪斯「延遲交還以色列人質遺體」,因此「違反停火協議」。哈瑪斯方面則解釋:延遲原因是因為歷經以色列2年多以來的狂轟濫炸,加薩如今被堆積如山的瓦礫所掩埋。根據聯合國評估:目前加薩有超過19萬棟、約四分之三的建築物被摧毀,因轟炸產生的瓦礫,高達6,100萬噸。

此外,哈瑪斯也指控以色列禁止足夠的重型機具進入加薩,藉此阻撓搜救,卻又以此為由反控哈瑪斯違反停火協議。

關注巴勒斯坦議題的美國媒體「Mondoweiss」指出以色列屢次違反停火協議並非偶然,而是持續對加薩發動戰爭的策略:先編造藉口後再施以報復或謊稱「自衛」,攻擊哈瑪斯戰士並殺害大量平民。

根據加薩政府媒體辦公室,自10月10日停火協議生效以來,截至10月28日,以軍已違反協議125次,殺害211名巴勒斯坦人民,並導致597人受傷,其中絕大多數為平民。以軍違規行為包括:52 起射擊事件、9 次裝甲車越過撤軍線闖入住宅區、55 次轟炸行動,以及11 次摧毀民宅行動。

自2023年10月以色列對加薩發動種族滅絕戰爭以來,以軍以殺害至少68,643名巴勒斯坦人民,並導致170,655人受傷。

本週以軍空襲的犧牲者,包括在汗尤尼斯的納賽爾醫院內被炸死的阿爾·沙瓦夫(Al-Shawaf)一家五口。轟炸發生時,他們正待在帳篷內。Mondoweiss採訪到的家族成員表示一人與抵抗組織毫無關聯。

空襲同日,以色列也暗殺卡桑旅指揮官雅海亞·馬布胡(Yahya al-Mabhouh)與戰士拉梅茲·扎庫特(Ramez Zaqout),兩人都曾參與2023年10月7日的阿克薩洪水行動。

以色列-哈瑪斯停火協議自10月10日生效。停火協議的第一階段,哈瑪斯須交還所有以色列人質(無論死活),以色列方面釋放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並允許人道援助物資進入加薩。

目前哈瑪斯已交還所有20名生還人質及15具遺體,不過仍有13具遺體待尋。另一方面,根據停火協議,以色列應允許每日600輛人道援助卡車進入加薩,實際上以色列每日放行卡車不足89輛,難以滿足加薩人民基本需求。此外以色列也禁止帳篷與組合屋進入加薩。

根據協議,當所有遺體移交完畢後,才會啟動第二階段,包括部署國際穩定部隊、啟動加薩重建。

哈瑪斯及巴勒斯坦其他政治派別都表示:同意成立臨時的獨立技術官僚管理加薩,然而以色列多次強調不會允許建立一個擁有主權的巴勒斯坦國家,並持續推動併吞約旦河西岸的計畫。

📢 10日內違反停火協議80次以色列再殺97名巴勒斯坦人​文/陳韋綸(苦勞網特約編輯)​加薩政府媒體辦公室表示,停火協議生效後的十天以內,以色列已至少違反協議80次,殺害了97人,並有230多人受傷。該辦公室指出:「違規行為包括直接射擊直接...
22/10/2025

📢 10日內違反停火協議80次
以色列再殺97名巴勒斯坦人

文/陳韋綸(苦勞網特約編輯)

加薩政府媒體辦公室表示,停火協議生效後的十天以內,以色列已至少違反協議80次,殺害了97人,並有230多人受傷。該辦公室指出:「違規行為包括直接射擊直接涉及平民、蓄意炮擊、空襲以及逮捕平民。」該辦公室認為,這些行徑反映以色列企圖破壞協議,並恢復對加薩的種族滅絕侵略。

10月9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以色列及哈瑪斯簽署結束加薩戰爭協議的第一階段。協議重點包括:雙方停火,以色列方面解除封鎖並讓援助進入加薩、釋放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分階段撤出加薩,哈瑪斯則釋放所有俘虜(無論生死)、退出加薩治理並解除武裝。哈瑪斯同意釋放俘虜,並表示加薩治理將交由「獨立的巴勒斯坦政府」,其餘事項則應在「巴勒斯坦民族框架內解決」;哈瑪斯強調自己亦為其中一員,並將參與其中。

然而僅在5天之後(10/14),以色列無人機在加薩北部的加薩市發動攻擊,殺害5名返家檢查屋況的巴勒斯坦人民。3天後(10/17),以色列發起自簽署停火協議以來死傷最慘重的襲擊:以色列軍方在加薩北部攻擊了一輛汽車,殺害同一家族的11成員,其中包括7名兒童。以軍宣稱該車輛「跨越了分界線」,進入以軍駐守區域,然而該條「分界線」根本沒有明確標示,該家庭極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越線」遭襲。

此外,以色列亦未依協議恢復援助水準。根據協議,進入加薩的人道救援物資應回復至先前每日 600 輛卡車的水平,但以色列單方面削減一半至每日僅 300 輛,並表示將不會開放「拉法過境點」這個與埃及接壤的重要援助通道。

加薩政府媒體辦公室表示,實際情形是:自停火協議生效後,至今僅有986輛卡車進入加薩,平均每日不足89輛,不僅遠遠不及原承諾的每日600輛,更無法滿足加薩人民的基本需求。該辦公室怒斥以色列利用援助實施「人道主義勒索」,持續「扼殺並使巴勒斯坦人民挨餓」。

🎉 第 24 屆卓越新聞獎 苦勞網「走入巴勒斯坦」專題入圍​第 24 屆卓越新聞獎入選名單今天(10/14)公佈,苦勞網以「走入巴勒斯坦」系列報導入圍國際新聞獎。除社會公器獎事先公佈外,各獎項得獎名單將於 11 月 18 日頒獎典禮上揭曉。...
14/10/2025

🎉 第 24 屆卓越新聞獎 苦勞網「走入巴勒斯坦」專題入圍

第 24 屆卓越新聞獎入選名單今天(10/14)公佈,苦勞網以「走入巴勒斯坦」系列報導入圍國際新聞獎。除社會公器獎事先公佈外,各獎項得獎名單將於 11 月 18 日頒獎典禮上揭曉。

今年卓新獎參賽總件數為 771 件,經過評審團 37 位委員一個多月的審閱討論後,共選出98件入選作品。

苦勞網的「走入巴勒斯坦」系列報導,由資深記者王顥中深入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紀錄巴勒斯坦被以色列佔領的現狀與人民處境,以第一手觀察紀錄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現實。

苦勞網是仰賴讀者小額捐款的獨立媒體,背後沒有財團,沒有金主。這次系列專題,同樣是用最少資源和最少人力親赴現場報導。

感謝每一位捐款支持的讀者,有你們的慷慨解囊,我們才能堅持在新聞崗位上。也誠摯邀請更多的讀者加入苦勞網定期定額捐款,共同灌溉守護這個規模雖不大,卻在關鍵議題上從不缺席的平台。

📢 山隆通運過勞死案二審翻盤 勞保局仍拒職災給付 家屬控勞動部雙標​圖、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2017 年 3 月,山隆通運大貨車司機呂智偉在送貨途中倒下,經送醫治療兩個月後不治,享年39歲。8 年來家屬走上艱辛司法途徑,直到高等法院二...
30/09/2025

📢 山隆通運過勞死案二審翻盤 勞保局仍拒職災給付 家屬控勞動部雙標

圖、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

2017 年 3 月,山隆通運大貨車司機呂智偉在送貨途中倒下,經送醫治療兩個月後不治,享年39歲。8 年來家屬走上艱辛司法途徑,直到高等法院二審才翻轉一審敗訴,認定死因為職業災害,改判家屬勝訴。然而,勞保局卻以「三審未定讞」為由,拒絕補發職災死亡保險差額,引爆勞團怒火,今日(9/30)帶著遺孀鄭淨蓮到勞動部抗議。

📍「八年官司,還要再等多久?」

遺孀鄭淨蓮現場泣訴,先生過世已 8 年,儘管二審判決勝利,但公道真的來得太慢,公公婆婆都已經相繼離世,只剩下她和 3 個孩子相依為命。

呂智偉在世時,每天長時間駕駛大貨車送貨,除每月加班時數達 100 小時,還面臨不規則工作、高低溫、精神緊張、噪音等工作環境。其妻鄭淨蓮則擔任隨車助手,最清楚其工作狀態,但在勞動部調查報告中,鄭淨蓮因家屬身份,證詞未被採納。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專員賀光卍批評,勞動部調查報告偏袒資方,認定加班工時砍半,只有每月 50 小時,且未對工作環境做全面調查。一審法官採信勞動部調查報告,認定呂智偉不符合職災過勞死標準,判家屬敗訴;直到二審,高院委託台大醫院重新鑑定,才確認死因與工作高度相關,改判家屬勝訴。但山隆通運不服判決,還持續上訴至最高法院。

📍勞團批雙重標準

賀光卍表示,二審勝訴後,工傷協會依判決向勞保局申請職災死亡給付差額,卻遭勞保局以需三審定讞為由拒絕給付,然而,RCA 工傷案在一審勝訴後,勞動部就立即主動補發職災給付與慰問金,「為何呂智偉案卻要等三審?難道孤兒寡母就該被忽視嗎?」

RCA 員工關懷協會理事長杜津珠表示,RCA 案在 2015 年一審勝訴後,勞動部就開始討論主動發放職災保險和慰問金,直到 2018 年三審定讞都是如此,二軍也比照辦理。勞動部不能雙重標準,對於不同職災案件應該一視同仁,比照 RCA 案,給呂智偉一家職災保險和慰問金,莫讓受害者勝訴後還繼續受苦。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顧問姚光祖批評,RCA 案因為受害人數多,勞動部基於政治考量,希望建立改革形象,所以積極處理。他向勞動部長洪申翰喊話:「社運出身不能只做表面功夫,不能只在意大型案件的社會形象,也要顧及被體制拋棄的個人。」呼籲勞動部應示範所有資方看,表達反對職災、反對過勞死的態度,不能等到司法定讞才開始做事。

勞動部回應,勞工家屬如有新事證,可向勞保局提出申請,勞保局將審視相關資料,依《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重啟程序審查,強調會請地方政府專員提供協助,並承諾於未來兩週內與家屬聯繫。

📢 西方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實質意義何在?又為何是此刻?​文/Qassam Muaddi(Mondoweiss 駐巴勒斯坦記者)譯者 /陳韋綸(苦勞網特約編輯)​9 月 21 日週日,英國、加拿大、葡萄牙與澳洲相繼透過一系列各自獨立卻協調一致的...
25/09/2025

📢 西方國家承認巴勒斯坦
實質意義何在?又為何是此刻?

文/Qassam Muaddi(Mondoweiss 駐巴勒斯坦記者)
譯者 /陳韋綸(苦勞網特約編輯)

9 月 21 日週日,英國、加拿大、葡萄牙與澳洲相繼透過一系列各自獨立卻協調一致的聲明,正式承認巴勒斯坦國。包括法國、比利時、紐西蘭等西方及歐洲國家,以及以色列的主要盟友們,也在聯合國大會上加入承認的行列。週一(9/22),在一般性辯論開始前夕,聯合國大會舉辦以巴兩國方案峰會,這場峰會是根據沙烏地阿拉伯與法國共同推動的《紐約宣言》,旨在重啟兩國方案。該宣言最初於 9 月 12 日的會議上發表,美國不僅杯葛這場會議,也反對聯合國大會召開的峰會。

📌 英國率先表態,美國選擇抵制

在週日率先表態時,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表示:「我們此舉是為了維持和平及兩國方案的可能性」,並指出以色列持續轟炸加薩的行動,以及針對巴勒斯坦人民的飢餓封鎖是「完全不能容忍的」。他也譴責以色列加速在約旦河西岸擴建屯墾,認為這麼做導致兩國方案的希望逐漸破滅。

面對這波承認潮,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則表示,以色列的回應將在他 9 月 27 日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後公布,並補充說自己「多年來承受國內外龐大的壓力,一直努力阻止巴勒斯坦這個『恐怖國家』建國」。他強調自己已經「將約旦河西岸的猶太屯墾規模增加一倍」,並誓言會持續擴張,他並譴責 10 月 7 日後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各國是在「獎勵恐怖主義」。

另一方面,美國嘲諷這些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不過是在做做樣子而已。

週日,一名美國國務院官員對法新社表示:「我們的優先事項非常明確:釋放人質、保障以色列的安全,以及確保整個地區的和平與繁榮——這只有在沒有哈瑪斯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

📌 以色列軍事行動與併吞計畫

就在各國承認巴勒斯坦之際,以色列也在加強對加薩市的毀滅性攻勢。他們甚至派出加裝炸藥的退役裝甲運兵車,直接炸掉整片住宅區,將加薩東部一大片老城區夷為平地。

以色列甚至公開討論併吞約旦河西岸的計畫。極右翼財政部長史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曾在 9 月初提出方案,主張併吞包括伯利恆在內、 82% 的約旦河西岸土地。這將使巴勒斯坦人僅剩不到 18% 的約旦河西岸土地,還被切割成六個彼此孤立的飛地。

此外,以色列也加速核准大型屯墾計畫,目的就是把約旦河西岸切成兩半,徹底「埋葬」巴勒斯坦建國的希望。

📌 承認的意義

儘管承認巴勒斯坦是一種政治姿態,象徵性大於實質意義,但仍帶來一些影響。

首先,它讓巴勒斯坦能和承認的國家建立更高層級的外交關係,同時也凸顯以色列在被佔領土地上屯墾的非法性。

最後,承認巴勒斯坦等同於搶先一步否定以色列任何併吞約旦河西岸的正當性。

📌 承認的侷限

然而,這些承認並不意味承認的國家將負擔額外的法律義務來確保巴勒斯坦建國,或結束其領土被佔領。這些義務其實早已寫入《日內瓦公約》。

其中一項義務是禁止任何協助被佔領土遭併吞的行為,但多年來,這些國家卻持續與以色列的屯墾經濟往來,明顯違反了這項義務。

此外,這些國家都是國際刑事法院(ICC)的成員。國際刑事法院已經對納坦雅胡和前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發出逮捕令。理論上,無論這些國家是否承認巴勒斯坦,都有義務協助逮捕。

📌 為什麼是現在?

最近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剛好也是全球巴勒斯坦聲援運動不斷壯大的地方,輿論壓力很大。這主要是因為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動越來越赤裸、力度也越來越強。對許多西方政府來說,在政治上袖手旁觀已經不可能。他們被迫表態,而不是持續「無條件支持以色列」。

然而,這些國家沒有回應民意,對以色列採取實質制裁,而是選擇了象徵性的承認,重申流於形式的「支持兩國方案」。問題是:以色列仍持續推動併吞措施,實際上讓這些承認變得毫無意義。

📌 以色列可能的反擊?

短期內,以色列將採取反擊來回應這波承認潮。巴勒斯坦人預料將面臨更嚴厲的壓迫,包括更多的逮捕、突襲、檢查哨,以及更進一步的行動限制。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以色列可能正式併吞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尤其是約旦河谷,以及耶路撒冷東邊的大型屯墾區,例如馬阿勒‧阿杜明(Maale Adumim)。一旦發生,巴勒斯坦人的日常生活將被進一步嚴格限制。

未來,巴勒斯坦人民進出這些被併吞的地區,面對的將不再只是以色列軍隊的檢查哨及鐵門,可能還需要特別許可,就像目前進入耶路撒冷需要特別證件一樣。巴勒斯坦人在建房、工作、獲取服務上也會遭遇更多阻礙,更多農村地區,甚至整個城鎮,都可能被屯墾者驅逐,或是被以色列軍隊拆毀。

其實這些情況,在東耶路撒冷及約旦河西岸 C 區的巴勒斯坦人民已歷經多年。但以色列可能像在加薩那樣,進一步堆高併吞層級:用最少的巴勒斯坦人口換取最多的土地。這正是最近又被史莫特里奇重提的那句猶太復國主義口號:「盡可能多的土地,盡可能少的阿拉伯人」。

不過,即使上述情境不幸成真,也不是因為西方政府承認了巴勒斯坦,而是因為他們僅止於象徵性的承認,卻不願付諸實際行動來迫使以色列改變。

📢 調查報告點名台灣企業 支撐以色列種族滅絕​文/陳韋綸(苦勞網特約編輯)​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日前公佈《調查報告:台灣企業如何捲入以色列的種族滅絕中擔任共謀角色》(以下簡稱「調查報告」),點名榮剛、精剛、全訊科技、凌華科技等台灣供應商,長...
24/09/2025

📢 調查報告點名台灣企業 支撐以色列種族滅絕

文/陳韋綸(苦勞網特約編輯)

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日前公佈《調查報告:台灣企業如何捲入以色列的種族滅絕中擔任共謀角色》(以下簡稱「調查報告」),點名榮剛、精剛、全訊科技、凌華科技等台灣供應商,長期為以色列軍事系統提供零件與技術。調查報告指出,這些台灣企業所供應的零組件被用於以色列部署在加薩的武器系統,因此台灣企業亦涉入對巴勒斯坦人民的種族滅絕。

9 月 20 日,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前往「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場外抗議,並公開發佈調查報告。該報告由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英國 Humanity Research Consultancy 以及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共同撰寫,點名台灣企業為以色列主要軍工公司——包括埃爾比特系統(Elbit Systems)、埃爾塔系統(ELTA Systems)/以色列航太工業(IAI)、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提供零組件與技術,進而支撐了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的軍事攻擊。

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日前公佈《調查報告:台灣企業如何捲入以色列的種族滅絕中擔任共謀角色》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日前公佈《調查報告:台灣企業如何捲入以色列的種族滅絕中擔任共謀角色》

被報告點名的台灣企業如下:

📌 榮剛材料科技(榮剛)

提供高階重熔鋼與超合金,用於飛彈彈體、尾翼、砲管等關鍵零件,並被應用於「鐵穹」(Iron Dome)飛彈防禦系統。

📌 精剛科技(S-Tech)

專門鍛造鈦、鎳合金與先進金屬零件,直接參與「鐵穹」系統,供應以鈦鎳合金製成的飛彈尾翼,確保攔截時的穩定與精準。

📌 上銀科技(HIWIN)/大銀微系統(HIWIN Mikrosystem)

生產高精密運動控制與線性運動產品。2009 年收購以色列 Mega-F,該公司技術應用於坦克與飛彈攔截系統,並被部署於加薩戰場,使台灣資本直接嵌入以色列軍工體系。

📌 全訊科技(Transcom)

生產高效能微波半導體元件與子系統,長期為 IAI/Elta、Rafael、Elbit Systems 等以色列軍工企業供應微波功率元件,支撐「鐵穹」的即時偵測與攔截能力。

📌 伊諾瓦科技(Enova)

設計 ASIC 加密晶片與即時加密模組,產品進入美國與以色列大型國防承包商供應鏈,用於無人機與飛彈的資料保全與指揮控制。

📌 燁鋒鋁業(Ye Fong Aluminium)

製造先進鋁合金,為以色列裝甲車與防禦系統提供結構材料。燁鋒官網公開表示其為 Rafael 與 IAI 的合格供應商。

📌 凌華科技(ADLINK)

提供嵌入式運算與工業級電腦,產品整合至以色列坦克與美國飛彈平台,用於即時戰場資料處理與目標鎖定,提升作戰系統的反應與運算效能。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於 9 月 16 日發布調查報告,認定以色列在加薩犯下種族滅絕罪。早在 2024 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便已通過決議,呼籲各國「立即停止向以色列出售、轉讓與轉移武器、彈藥與其他軍事設備」。根據《1948 年防止及懲治種族滅絕罪公約》,各國有義務避免共謀,包括停止經濟與軍事援助,並協助追究責任。

此外,聯合國在 2025 年 7 月亦發布報告,點名 48 間涉及以色列種族滅絕的企業。該報告強調,除了國家有責任阻止、調查並懲罰企業侵犯人權的行為,企業本身亦必須遵守國際人權規範;若違反國際法,企業及高層主管皆可能面臨國際司法追訴與刑責。

調查報告同時點名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NBIM)、先鋒集團(Vanguard)、貝萊德(BlackRock)、維度基金顧問公司(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等全球資產管理機構投資上述台灣企業,使全球投資者的資金間接連結至以色列在加薩被指控的戰爭罪與種族滅絕。

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的調查報告呼籲:台灣企業應立即停止為以色列軍工企業供應零組件與技術;國際投資人應要求台灣企業停止共謀;聯合國應依據調查報告向台灣政府及企業施壓;同時,國際 BDS(抵制、撤資、制裁)運動也將上述台灣企業納入抵制名單。

📢 巴勒斯坦團體場外抗議國防展 控台灣軍火商捲入以色列種族滅絕​圖、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今天(9/20)在南港展覽館1館舉辦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場外抗議,現場發佈針對台灣企業「捲入以色列種族滅絕」的調查報...
20/09/2025

📢 巴勒斯坦團體場外抗議國防展 控台灣軍火商捲入以色列種族滅絕

圖、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

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今天(9/20)在南港展覽館1館舉辦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場外抗議,現場發佈針對台灣企業「捲入以色列種族滅絕」的調查報告,要求台灣企業立即檢視供應鏈,並切斷與涉嫌參與以色列種族滅絕行動的軍火公司之業務往來。

本次國防工業展有 450 多家國內外軍火與航太廠商參展。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與英國 Humanity Research Consultancy 及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等團體發佈《台灣企業捲入以色列種族滅絕研究報告書》,列舉參展廠商中,包含 Lockheed Martin、General Robotics、Shield AI 等美國企業,以及台灣本地廠商如全訊科技、凌華科技、榮剛、精剛等,都存在參與以色列種族屠殺的情況。報告書中指:「台灣企業可能因疏忽、不透明或缺乏問責,而成為戰爭罪與種族滅絕的幫兇。」

抗議現場有民眾敲打鍋碗瓢盆、大鼓,並以假死行動表達訴求;主辦單位同時呼應全球 BDS 運動今天發起的「干預共犯全球行動週末」,強調政府與企業在法律與道德上,應負起避免助長大規模暴行的責任,並援引聯合國於 9 月 16 日認定加薩情勢的規模與嚴重性已達到種族滅絕程度,呼籲台灣跟進國際社會做法,對可疑企業採取調查、禁運或其他必要措施。

部分聲援巴勒斯坦支持者曾零星進入會場向民眾散發傳單,並聚集在 Lockheed Martin 展區前呼喊口號,隨即立刻被警力驅離出場。

台灣巴勒斯坦自由連線表示,經盤查參展的 450 多家企業中,至少有 17 家「直接參與」以色列在加薩的屠殺,12 家有「高度嫌疑」、49 家與以色列存在商業往來或企業交流,警示大型展會可能成為進一步擴大國際供應鏈連結的場合,並可能讓更多台灣製零組件間接出現在違反國際人道法的系統中。

📢 【走入巴勒斯坦】後記:和平與解放​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在以色列於加薩實施種族屠殺的當下,這一系列報導的主軸設定在停戰與和平,希望聚焦呈現以巴雙邊人民反戰的共同心聲。然而追求和平並不意味著忽略巴勒斯坦人擺脫殖民的歷史正義。​和平或解...
18/09/2025

📢 【走入巴勒斯坦】後記:和平與解放

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

在以色列於加薩實施種族屠殺的當下,這一系列報導的主軸設定在停戰與和平,希望聚焦呈現以巴雙邊人民反戰的共同心聲。然而追求和平並不意味著忽略巴勒斯坦人擺脫殖民的歷史正義。

和平或解放,孰輕孰重,盍各言爾志。

法塔赫(Fatah)資深黨員阿里(Ali)接受採訪時直言:「跟殖民者談和平,那是癡人說夢!墾殖者拆我們的房屋、毀我們的農田,墾殖區擴張,以色列軍方為他們撐腰——我怎麼跟拿刀架在我脖子上的人談和平?」他說。

針對外界批評哈瑪斯 2023 年 10 月 7 日的襲擊讓以色列藉口實施報復,他駁斥道:「以色列長年封鎖加薩,斷絕食物與水,這一切遠早於 10 月 7 日之前就已開始,目標就是把巴勒斯坦人趕走。他們對待巴勒斯坦人的方式,就跟德國納粹對待猶太人的方式一樣。」

📌 昔溫和派今肯定哈瑪斯

法塔赫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的主導力量,過去普遍被視為溫和派,如今阿里卻高度肯定哈瑪斯,讚揚其行動是「1948 年以來最重要的抵抗」、「點燃巴勒斯坦解放的希望」。

他批評《奧斯陸協議》下推動的「兩國方案」,將以色列的殖民體制正常化,合理化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日常面臨的種族隔離與壓迫:「PA 說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放下槍,結果只是被殖民者利用。」

現年 43 歲的阿里,21 歲時因參與抵抗運動遭以色列逮捕,隨後被關押長達 19 年,幾乎整個人生的黃金歲月都在牢獄中度過。

📌 幾位加薩人的看法

記者在土耳其採訪加薩人時,也問了他們對於哈瑪斯的看法,阿爾賈邁勒的回應趨近於阿里,強調 10 月 7 日的發生其來有自,任何人被逼到牆角都會不計後果反抗,更別提一群人、一個民族,長年處於隔離與封鎖的非人道對待之下,怎麼能不反抗?

烏貝黛則明確對 10 月 7 日持保留態度,原因類似巴勒斯坦酷兒警察納賽爾。

烏貝黛認為,哈瑪斯的行動事實上沒有幫助巴勒斯坦取回任何土地,反而引發以色列的報復攻擊與種族屠殺,「而這些都是本來就可以預期的。」

儘管如此,烏貝黛還是對基層的巴勒斯坦戰士抱持敬意,強調:「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土地與人民而犧牲。」

📌 結語

在 1948 年以前,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的阿拉伯人、猶太人、基督徒曾經相安無事。隨著錫安主義興起,「猶太民族家園」意識形態與隨之而來的系統性移民,是當代巴勒斯坦衝突的肇因。

2018 年,以色列通過《猶太民族國家基本法》,確立以色列是猶太民族的國家,將希伯來語訂為唯一官方語言,阿拉伯語降格為「具有特殊地位」。單一民族國家意識形態的法制化,搭配隔離牆、墾殖區等措施,瓦解了外界曾對於以色列可能成為「一個民主國家」(a state of all its citizens)的期待,也使我大致上同意法塔赫黨員阿里的批評。

當我訪問耶路撒冷老城時,親見聖殿山平台——這片同時被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奉為聖地的石牆高地——如今由以色列軍警掌控。西牆與阿克薩清真寺之間僅隔一牆,整區出入口都設有檢查哨,常以「維安」為由限制穆斯林進入。

西牆廣場發給遊客的傳單,措辭直白:

「在哭牆面前眾生皆是平等的,每一位猶太人站在它旁邊時都能體會到自己的猶太身分⋯⋯」
"All stand equal in front of the wall. Jews sence their Judaism……"

在錫安主義的話語中,「眾生皆平等」的對象,其實只是「每一位猶太人」。

然而,距離以色列建國已經 77 年,建國後在當地出生的以色列人又繁衍了數代。我走在以色列城市裡,看見路上的年輕面孔,他們多半沒有移民經驗,多數是本地成長,是在「以色列化」的生活環境中長大,其作為殖民者的面貌與責任因而更難指認。

以色列長年對加薩的封鎖引發哈瑪斯 10 月 7 日的襲擊,哈瑪斯的襲擊又引發以色列對加薩實施殘酷的報復與屠殺。中東的暴力衝突又向世界蔓延,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的仇恨不斷加深。儘管雙方社群中都有溫和派與致力搭建對話橋樑的人,卻難以阻止世界繼續朝分裂與對立的方向推進。

這個系列報導並不企圖提出解方,只希望呈現人們在面臨苦難時真實且複雜的經歷與思考。

最後,我以 2023 年被以色列轟炸身亡的加薩詩人希巴・阿布・娜達(Hiba Abu Nada)的詩作結,獻給巴勒斯坦這塊土地上勇敢的人民:

〈我賜予你庇護〉(I Grant You Refuge)

我賜予你庇護
遠離傷痛與愁苦

I grant you refuge
from hurt and suffering.

我以聖典的話語
守護橘園,不讓磷火灼傷果實
為雲的陰影,遮擋塵霧的侵襲

With words of sacred scripture
I shield the oranges from the sting of phosphorous
and the shades of cloud from the smog.

我賜予你庇護,讓你相信
終有一日,塵埃會散去
那些曾相愛、並肩死去的人們
將會再一次,放聲而笑

I grant you refuge in knowing
that the dust will clear,
and they who fell in love and died together
will one day laugh.

📢「人道援助」還是殖民共謀?對台灣資助以色列墾殖區醫療中心的考察報告​文/郭家穎(台灣電音&龐克社群聲援巴勒斯坦團結陣線成員)​外交部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於 7 月 6 日至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西岸的殖民區——位於沙爾本雅明工業區中的本雅明地區議...
28/08/2025

📢「人道援助」還是殖民共謀?
對台灣資助以色列墾殖區醫療中心的考察報告

文/郭家穎(台灣電音&龐克社群聲援巴勒斯坦團結陣線成員)

外交部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於 7 月 6 日至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西岸的殖民區——位於沙爾本雅明工業區中的本雅明地區議會大樓——與隸屬於極右翼的宗教錫安主義黨的以色列國會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暨外交國防委員會議員泰勒(Ohad Tal)、隸屬於右翼保守主義的以色列國會最大黨——以色列聯合黨,目前擔任本雅明地區議會首長和耶沙委員會 (Yesha Council) 主席的伊斯雷爾・岡茨(Israel Ganz)會面,承諾捐款資助該地區納納西醫療中心 (Nanasi Medical Center) 之建設一事。作為一位醫療專業工作者,同時也是創傷治療的專家,本人對此事進行了相關資訊考察。

墾殖區宛如野生動物園,以色列人有權申請槍枝,作為防禦、甚至攻擊的武器。《你的國,我的家》最後一幕、紀錄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後,巴勒斯坦導演 Hamdan Ballal 遭到攻擊和逮捕,以及協助紀錄片拍攝的巴勒斯坦運動...

📢 「反同」並非穆斯林社會的古老傳統,而是西方殖民主義的現代產物​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近日,以色列駐台辦事處 Israel in Taipei 聲稱哈瑪斯將同性關係定為犯罪,這是錯誤的。巴勒斯坦(包括加薩與約旦河西岸)目前沿用的仍是 ...
25/08/2025

📢 「反同」並非穆斯林社會的古老傳統,而是西方殖民主義的現代產物

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

近日,以色列駐台辦事處 Israel in Taipei 聲稱哈瑪斯將同性關係定為犯罪,這是錯誤的。巴勒斯坦(包括加薩與約旦河西岸)目前沿用的仍是 1936 年英國託管時期頒布的《巴勒斯坦刑法條例》,其中禁止「違反自然秩序的性交」,即《雞姦法》(Sodomy Laws)。這一法律源自英國殖民者的基督教性道德觀,與穆斯林傳統無關,更非哈瑪斯所制定。

自 19 世紀以降,英國在全球殖民地推行《雞姦法》,將維多利亞時代的基督教道德觀與異性戀規範強加於被殖民社會。其濫觴為 1860 年《印度刑法》第 377 條,首次將「違反自然秩序的性行為」入罪,直至 2018 年才由印度最高法院宣告違憲。

該條文影響深遠,擴散至英國殖民帝國的各個角落:

◾亞洲: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緬甸等國至今沿用該條文;香港 1991 年修法,新加坡則遲至2022年才廢除。
◾非洲:奈及利亞、烏干達、肯亞、坦尚尼亞、尚比亞、馬拉威等國至今沿用該條文。
◾中東:除巴勒斯坦外,約旦、伊拉克等地也沿用相關條文。

各種案例表明,今日許多第三世界社會的「反同傳統」實為殖民法律強制同化的結果,而非本土文化產物。

巴勒斯坦自英國託管結束後,飽受以色列佔領與連年戰亂,如今甚至面臨種族滅絕,根本無法形成正常運作的國家,更遑論修訂殖民時期遺留的法律。將反同法律的責任單獨歸咎於哈瑪斯,既不公允,也掩蓋了殖民主義的歷史根源。

第三世界反對《雞姦法》的鬥爭,實質上是清理殖民遺緒的過程。

📌 西方話語中東方形象的翻轉

在 19 世紀,當西方社會高度污名化同性戀時,東方(包括中國、奧斯曼土耳其、阿拉伯世界)常被描繪為充斥「雞姦」與「墮落」的空間,缺乏道德觀念的約束。西方旅行文學與殖民敘事將東方的性別多樣性誇張為道德敗壞的象徵,以凸顯自身的「純潔與文明」。

到了 20 世紀末至 21 世紀,隨著西方同志解放運動的興起,同志權益逐漸被納入自由民主價值體系。此時,東方形象發生翻轉:從「淫亂」的空間,變為「恐同」的異性戀堡壘。伊斯蘭世界被西方媒體塑造成僵硬、落後、壓迫的象徵,而西方則自詡為多元、開放的進步文明。

這種形象上的顛倒翻轉,顯示出東方在西方話語中始終作為「他者」的投影,其性/別形象完全服務於西方內部性政治的需要。當西方強調基督教道德觀時,東方被標籤為「淫亂」;當西方擁抱同志友善時,東方則被貼上「恐同落後」的標籤。

任何社會與文化變遷都需要時間,西方自身對同志的接納也經歷了漫長過程,且至今未完全消除歧視。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編纂法典、強制輸出道德觀,洗腦強迫被殖民者接受「恐同」法律與思想,時間長達上百年,造成殖民地內化其觀念,甚至部分沿用其法典至今。此時西方社會又清高起來,將「恐同」作為批判第三世界的標準,將自身歷史責任撇除得一乾二淨,既偽善,也抹去了第三世界社會的歷史複雜性。

📌 反殖民與反同

在第三世界的反殖民運動中,「文化自主」常被視為政治解放的核心。同性戀與酷兒文化因此常被視為「西方輸入」而遭到排斥。例如:

◾伊斯蘭世界:部分國家將同志權益與「文化入侵」掛鉤,反同成為反西方霸權的政治姿態。
◾非洲:烏干達、奈及利亞等國將酷兒運動描繪為「新殖民主義」,以凝聚民族主義。
◾亞洲:印度、中國大陸的保守派常將同志權益視為「外來腐敗」,強化傳統主義論述。

然而,這種排斥邏輯恰恰延續了殖民主義的性規範,將殖民者強加的異性戀道德內化為「本土傳統」。事實上,第三世界的酷兒運動正積極從本土文化中尋找支持。例如,印度的 Humsafar Trust 援引印度教神話中的性別流動元素(如雌雄同體之神 Ardhanarishvara)來主張權益;巴勒斯坦的 alQaws 則挖掘古典阿拉伯詩歌中的同性情慾敘事,強調性多元並非西方專屬。

真正的解放需要從本土歷史與文化中發掘資源,而非將同志權益簡化為「西方價值」。

​📌 以色列的同志國族主義與粉紅清洗

以色列的「同志友善」論述是建立在殖民主義語境與西方中心論之上。通過宣傳特拉維夫的同志遊行與同志友善形象,以色列將自身塑造成中東的「進步燈塔」,將阿拉伯世界標籤為「恐同壓迫者」,從而合理化其對巴勒斯坦的軍事佔領與殖民政策。這一策略被稱為「粉紅清洗」(pinkwashing),是同志國族主義(homonationalism)的具體實踐,將同志權益挪用為地緣政治工具。

真正的同志解放必須採取去殖民視角,批判殖民時期強加的反同規範,拒絕將同志友善作為地緣政治武器,並在第三世界文化中尋找支持多元與解放的資源。只有如此,同志權益才能擺脫帝國殖民話語的壟斷,真正為所有被壓迫者服務。

針對以色列駐台辦事處 Israel in Taipei 就本網刊載之報導〈走入巴勒斯坦系列(七)信仰與身份的夾縫:巴勒斯坦酷兒的內在離散〉所提出之回應,苦勞網聲明如下:​本篇報導基於實地採訪,呈現巴勒斯坦酷兒在戰爭、宗教與性身份認同交織下的...
21/08/2025

針對以色列駐台辦事處 Israel in Taipei 就本網刊載之報導〈走入巴勒斯坦系列(七)信仰與身份的夾縫:巴勒斯坦酷兒的內在離散〉所提出之回應,苦勞網聲明如下:

本篇報導基於實地採訪,呈現巴勒斯坦酷兒在戰爭、宗教與性身份認同交織下的真實處境。新聞工作的核心價值在於追求真相、揭露壓迫,而非迎合任何國家或官方的政治宣傳。

以色列一方面宣稱支持 LGBTQ+,另一方面卻持續透過種族隔離與軍事佔領,剝奪巴勒斯坦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權。自 2023 年 10 月 7 日以來,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屠殺已造成超過 6 萬名巴勒斯坦人喪生,死亡人數仍不斷上升。不分性傾向的所有巴勒斯坦人民,都是這場屠殺的受害者。

以色列在國際上長期以「同志友善」包裝國家形象,將 LGBTQ+ 議題工具化,即是所謂的 「粉紅清洗」(pinkwashing),透過突顯 LGBTQ+ 權利,以合理化、正當化自身的種族屠殺與殖民暴力,轉移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人民苦難的關注。事實是,在加薩實施地毯式轟炸、朝排隊領取物資的民眾開槍,都無法提升 LGBTQ+ 權利。

若以色列真心關注 LGBTQ+ 權利,就不應將巴勒斯坦酷兒的苦難工具化,而應立即停止在加薩的戰爭與屠殺,結束對約旦河西岸的非法佔領與攻擊。唯有如此,所有人——包括酷兒——才能在平等、自由與安全的環境中生活,免於恐懼與迫害。

No Pride in Genocide.

📢 【走入巴勒斯坦】系列報導(七)信仰與身份的夾縫:巴勒斯坦酷兒的內在離散​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為了接觸巴勒斯坦本地的酷兒族群,記者在約旦河西岸透過男同志交友軟體 Grindr 尋找受訪者。啟動軟體時,螢幕跳出警示:「根據你所在的地理...
15/08/2025

📢 【走入巴勒斯坦】系列報導(七)
信仰與身份的夾縫:巴勒斯坦酷兒的內在離散

文/王顥中(苦勞網記者)

為了接觸巴勒斯坦本地的酷兒族群,記者在約旦河西岸透過男同志交友軟體 Grindr 尋找受訪者。啟動軟體時,螢幕跳出警示:「根據你所在的地理位置,你似乎處於一個 LGBTQ 社群可能會受到懲罰的地點。我們希望你玩得開心,但你的安全是我們最首要的考量。」這段訊息點出當地性少數面臨的潛在危險,也為這篇報導揭示的現實困境提供了起點。

這篇報導聚焦於巴勒斯坦穆斯林酷兒所處的多重壓迫環境:一方面,他們承受來自以色列軍事侵略與長期封鎖的外部壓力;另一方面,亦面對自身社會內部宗教對其性傾向的規訓與排斥。

對穆斯林社群而言,伊斯蘭信仰長期以來是支撐他們度過戰亂與流離的精神支柱,是一切物質條件被戰爭摧毀時僅存的依靠。當宗教信仰與性身份之間出現扞格時,巴勒斯坦穆斯林酷兒的生命經驗,折射出其關於認同、信仰與歸屬感交織的複雜處境。

針對以下採訪對象,記者在採訪前都有明確揭露記者身份並告知採訪目的,部分受訪者在報導中以化名方式呈現。

📌 以色列的國族敘事與穆斯林酷兒

以色列政府長期將「同志友善」作為政治操作的一環。近期總理納坦雅胡在接受媒體訪問時,便以哈瑪斯迫害同志為由,為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辯護,聲稱其目的是「幫助巴勒斯坦人擺脫哈瑪斯統治」。

學者賈斯比爾・普爾(Jasbir Puar)曾分析指出,以色列透過包裝自身為同志友善國家,建構出進步開明的文化形象,並藉此凸顯與巴勒斯坦的文化差異,將穆斯林污名化為父權制、恐同的同義詞,進而形塑「同志友善的以色列 vs. 恐同的巴勒斯坦」的二元對立框架,作為回應國際批評與正當化戰爭手段的敘事工具。

然而,這種二元框架不僅掩蓋了以色列自身的人權爭議,也忽略了穆斯林世界內部多元複雜的宗教經驗。訪談中,23 歲的約旦籍巴勒斯坦男同志奧馬爾(Omar)便以自身經歷指出,穆斯林酷兒的存在,處在這些既定敘事的縫隙之中。

奧馬爾稱自己「是穆斯林,但並不特別虔誠」(muslim, but not a religious person),他說,《古蘭經》裡的確存在認為同性戀是罪惡的段落,但同樣段落也出現在《聖經》上。如果基督徒同志不會被《聖經》上的「所多瑪與蛾摩拉」段落所困擾,那麼穆斯林同志也不該被《古蘭經》困擾。

在《創世紀》中,上帝要毀滅所多瑪與蛾摩拉這兩座荒淫無度的城市,天使偽裝成男人到訪先知羅得(Lot)的家,所多瑪城的男人卻要求羅得交出偽裝成男人的天使,任由他們玩弄擺佈。天使為保護羅得一家人,讓他們往山上跑,不可回頭,接著上帝就對所多瑪與蛾摩拉降下硫磺與火,將一切都毀滅。羅得的太太因為沒有遵從天使吩咐,回頭一看,立刻被燒成一根鹽柱。

上面這段故事,是當代保守基督教右翼仍不時宣稱「同性戀會遭致上帝降下火球懲罰」的根源。這段故事,同時記載在基督教《聖經》、伊斯蘭《古蘭經》與猶太教《希伯來聖經》裡,內容只存在一些細節差異。

奧馬爾說,後來研究指出,所多瑪與蛾摩拉的位置,就在約旦河東岸,是如今約旦所在位置。他笑得合不攏嘴,說要為自己所生長的這個「荒淫無度的國家」乾一杯。

我問奧馬爾,既然說自己不虔誠,為何對經文知之甚詳。他回答:「說到底,我還是一個巴勒斯坦穆斯林。」然後有點心虛的笑了笑:「只是真的沒有特別虔誠。」

📌 是穆斯林,但並不特別虔誠

住在伯利恆的 19 歲男同志薩米(Sami),同樣稱自己是不特別虔誠的穆斯林,儘管如此,還是不斷強調自己無法想像一個沒有神的世界。他晃了晃手上的玻璃杯:「如果沒有神,誰創造這個?誰又創造了創造這個的人與條件?」

我問他怎麼調和宗教信仰與男同志身份,他想都沒想就回答:這(男同志身份)對他而言仍然是個「罪惡」(sin),但他只能接受這個現實,live with it。

薩米口中的「罪惡」不都是十惡不赦的事。他舉例,按照嚴格戒律,穆斯林不能喝酒,但在相對世俗化的地方,喝酒已經漸漸普遍,就連在伯利恆,年輕人都知道上哪能買酒,更不用說約旦、土耳其這些世俗化的穆斯林國家。忘了提,剛剛薩米手裡晃的玻璃杯,就是個啤酒杯。

「我不會因為我是男同志,就放棄我的穆斯林身份。如果我在一個地方犯了罪,我就要在別的地方做一個更好的人。」薩米在描述這個「更好的人」的時候,用了一個阿拉伯語「Khuluq Hasan」,意思是美好的品格,經常被穆斯林用於勸勉自己與他人。

儘管看上去樂觀,薩米仍然表達了對於所處環境對酷兒的不寬容感到沮喪。面向以色列時,他的巴勒斯坦穆斯林身份無庸置疑;可面向自己社群內的阿拉伯同胞時,他心中始終抱持了一個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

「穆斯林,但並不特別虔誠」,似乎成為部份穆斯林婉轉表述自己「世俗化穆斯林」身份的修辭。然而「世俗化穆斯林」隱含著「宗教」與「世俗」之間的斷裂,支持神權或者世俗化,只能擇一。而「穆斯林,但並不特別虔誠」,則在其中保留了個人游移挪動的彈性與空間。

📌 內在離散

在伯利恆,34 歲的納賽爾(Nasser)獨自住在伯利恆的拜特賈拉(Beit Jala)。他擔任巴勒斯坦警方與以色列軍警之間的協調官,負責協調兩個群體避免雙方發生衝突。

巴勒斯坦警方的執勤範圍僅限於巴勒斯坦自治政府(PA)管理的 A 區、B 區,然而在 B 區,任何巡邏也必須經過以色列的授權與許可。根據《奧斯陸協議》,以色列與 PA 存在安全合作與情報共享機制,內容包含共同打擊極端主義與武裝團體(如哈瑪斯)。

我問納賽爾,怎麼看待以色列軍方對巴勒斯坦人層出不窮的暴力,我稍早剛訪問了另一座西岸城市拉馬拉,那裡當天又有一名兒童被以色列軍方殺害。

他說:「這是非常艱難的處境,我為受害的孩子們感到非常難過。」隨後立即提起在北部城市傑寧(Jenin),也曾有巴勒斯坦武裝份子殺害猶太兒童。

「戰爭讓兩邊的人都變得更暴力,這讓我非常不安,我非常難過。」

「無論是巴勒斯坦孩子,或者以色列孩子,他們都沒有罪,孩子是無辜的。」

納賽爾自認是雙性戀,目前單身。同時,他是在孤兒院長大,沒有其他親人。在非常重視家族團聚的阿拉伯人社會裡,他顯得很孤獨。

納賽爾在 Grindr 自介欄上寫著自己是「深櫃」(Closeted,指沒有公開出櫃的同志)。他說這裡大家都是「深櫃」,他只有非常少數的幾個同志朋友,彼此之間有出櫃。這些朋友有時會到他家聚會,因為其他人都與家人同住,只有他獨居。幾年前一個朋友結了婚,此後再沒有出現在聚會上。

我問他,沒有家人的他,會覺得這群朋友就像是家人嗎?「或許吧。」他說。

因為工作緣故,納賽爾經常往返約旦河西岸與以色列,也非常熟悉特拉維夫的同志文化。我和他分享幾天前在特拉維夫的經驗:凌晨兩點鐘,夜店街羅斯柴爾德大道(Sderot Rothschild)人聲鼎沸,到處都是大麻的味道。我告訴他那很像台北的同志場景「大縱酒」,只差台北沒有滿街大麻味。

他笑了笑,從茶几抽屜拿出一包煙草,熟練地塞進煙紙捲好。「巴勒斯坦人還是比較保守,他們不喜歡外來的事物。」說完,把手上點燃的煙遞向我:「放心,我不是緝毒組的,而且你是我朋友。」

他從嘴裡吐出一絲灰白色細長煙霧後繼續剛剛的話題:

「可是巴勒斯坦人的保守也是情有可原,你看以色列人,他們常出國,去到世界不同地方,再把不同文化帶回來,而且,以色列也有很多外國觀光客。」

「沒有人會來巴勒斯坦的,從來都沒有,巴勒斯坦人也出不去。更不用說加薩了。」

「巴勒斯坦能不保守嗎?」

納賽爾說,他覺得巴勒斯坦保守、封閉,但也不喜歡特拉維夫的同志文化,總覺得自己在那格格不入。

他身上再度流露出一股深深的孤獨感,這次是因為他那介於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在兩邊都無法融入的狀態。

國際人權論述中使用「國內流離失所」(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來指涉那些因戰爭被迫逃離家園卻未離開國境的人。他們也是難民,卻不受國際法的難民保障,是「國家內在的難民」。納賽爾的狀態讓我發現,部分巴勒斯坦穆斯林酷兒的處境,是一種「內在離散」(Internally Diaspora),他們不是離散海外的巴勒斯坦難民,而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與原屬社群若即若離的存在。

宗教是巴勒斯坦人面對殖民與屠殺暴力時,得以獲得精神支持的重要力量來源,但巴勒斯坦酷兒卻可能因為自身的同志身份,使他們與包含宗教話語在內的民族向心力量間存在著隔膜。

與前面的受訪者一樣,納賽爾也認為自己「是穆斯林,但並不特別虔誠」。他與以色列人接觸得多,似乎也對以色列抱持更多同情,表示以色列設置隔離牆和檢查哨也有好處:

「這裡的情況非常危險,阿拉伯人跟猶太人互相仇視。如果沒有檢查哨,持有武器的人就可以任意通過,互相殘殺,可能會傷害到無辜的人。」

我說,他對以色列侵佔巴勒斯坦土地的根本問題,似乎沒有共鳴,他的語氣忽然嚴肅起來:

「我不是在為以色列辯護,我支持被壓迫者,支持巴勒斯坦。我同意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的土地,他們才是壓迫者。」

「我談的是策略問題,以色列擁有先進武器、有戰機飛彈,他們擁有一切,可是巴勒斯坦什麼都沒有,所有阿拉伯國家都知道這一點,但他們不幫助無辜的巴勒斯坦人,也不支持我們。」

「在這種情況下,巴勒斯坦人不應該貿然跟以色列人作戰,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會死亡,還會有許多無辜的人喪命。當一個巴勒斯坦人做出一個小動作時,他並不會真正傷害到以色列,但以色列的飛機會因此出動,轟炸一整個城市,殺死許多無辜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希望巴勒斯坦人不要做這樣的事。」

最後我問納賽爾,警察職涯中遇過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以下是他的回覆:

「在戰爭期間,有一個巴勒斯坦女孩想去以色列醫院治療,但她無法通過檢查哨,因為那裡有一道隔離牆,我無法幫助她。」

「每天我都在想這件事,我責怪自己為什麼沒能幫她。但我⋯⋯我無能為力,實在幫不了。」

「她需要治療,她還是個孩子。但我無法從以色列情報部門獲得安全許可,來為她開啟檢查哨。」

「我常常責怪自己。但我⋯⋯我看向那些醫院,它們是空的。為什麼他們不讓這個可憐的、無辜的小女孩住院?」

聽完後,我很懊惱自己稍早質疑他對隔離牆和檢查哨的看法。

Address

松江路64巷10-2號3樓
Zhongshan District
10409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苦勞網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苦勞網:

Share

關於苦勞網

苦勞網成立於1997年,是一個長期關注台灣社會運動相關訊息的網路媒體,以「運動的媒體,媒體的運動」自許,除與社運團體長期建立關係,作為對外發佈訊息的平台,並自產報導傳遞出主流媒體不感興趣的邊緣聲音之外,也將媒體本身看作是論述實踐的一部分。在當前社會高度分化,抗爭者多為個別情境所侷限的背景之下,透過實地採訪與報導評論寫作,試圖介入議題並產生連帶,與行動者共同創造出更具有廣度與厚度的批判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