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週報

放映週報 《放映週報》──記錄臺灣電影的每一步。

《放映週報》,創刊於 2005 年一月,是國內第一個以國片和獨立製片訪談、報導與評論為內容基幹的網路電子報。作為台灣獨立電影之聲的先鋒,《放映週報》以深入訪談與分析性觀點展現台灣電影不斷的生命力,提供給主流及非主流電影迷們更多電影視角。

《放映週報》由行政法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發行,目前每兩週發送一期電子報。本報創於 2005 年 1 月,最初由國立中央大學育成中心輔導設立的中映電影公司創立發行,自 71 期起,改由林文淇老師於中央大學電影文化研究室採非營利方式獨立發行經營,後於第 432 期起,電影資料館發行之電子報與本報合併。專欄頭條由其他新聞、電影網站、部落格不定期轉載,為國內深具影響力的非營利獨立電影媒體。

http://www.funscreen.com.tw

【788|評論】.「電影與寫作的關係;文字與影像的關係是討論莒哈絲作品最重要的母題之一。許多時候,當我們說『文學改編電影』時,文學的文本總是更高位階的存在,然而正如莒哈絲於《大西洋男人》畫外音所言,當寫作變得不可能、當文字『無能』(impo...
29/07/2025

【788|評論】

「電影與寫作的關係;文字與影像的關係是討論莒哈絲作品最重要的母題之一。許多時候,當我們說『文學改編電影』時,文學的文本總是更高位階的存在,然而正如莒哈絲於《大西洋男人》畫外音所言,當寫作變得不可能、當文字『無能』(impotent)之時,電影成了唯一手段。」

2024 年秋季為始,臺北市立美術館以「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為題,策畫系列放映,在地下樓層建立藝術影院,嘗試挑戰現行臺灣美術館對「電影作品」之放映、展出型態。在 2025 年 6 月之「聲音敘事 」單元,選映瑪格麗特莒哈絲三部作品。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翁皓怡電影評論一篇,以《大西洋男人》、《一代女王》、《負像手印》三部選映短片為題,評述莒哈絲之獨特音畫敘事。請見本篇評論。

【TFAM 放映計畫】墜入黑色的影像空間,感知缺席:莒哈絲《大西洋男人》、《一代女王》,與《負像手印》的音畫實驗:

電影與寫作的關係;文字與影像的關係是討論莒哈絲作品最重要的母題之一。許多時候,當我們說『文學改編電影』時,文學的文本總是更高位階的存在,然而正如莒哈絲於《大西洋男人》畫外音所言,當寫作變得不可能、當文...

【788|專訪】.「作為策展人,前期籌備工作基本上就是在說『不』。但在影展期間,你會感覺到你的工作真的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你創造了一個空間,讓電影人彼此之間以及與觀眾之間建立聯繫。這些電影創造了一個世界,一個讓電影人感到受支持,他們覺得自己在...
28/07/2025

【788|專訪】

「作為策展人,前期籌備工作基本上就是在說『不』。但在影展期間,你會感覺到你的工作真的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你創造了一個空間,讓電影人彼此之間以及與觀眾之間建立聯繫。這些電影創造了一個世界,一個讓電影人感到受支持,他們覺得自己在這個行業有未來的所在。畢竟,現在這個時間點,身處電影產業,有時會讓人感到前途黯淡。」

2025 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邀請《綜藝》(Variety)資深影評人、柏林影展策展團隊成員潔西卡江(Jessica Kiang)來臺參與評審工作。本期《放映週報》於潔西卡江訪臺期間進行專訪,邀請其與我們分享柏林影展「視角」單元的新銳關注,也談論當代撰稿影評人的生存處境、和《綜藝》合作的方式、面對負評力量與影響力的兩難;最後,自然也關於身在策展與評論兩個身份的前線,如何看待「電影的未來」之觀點。請見本篇專訪。

【2025 北影】「老派」影評的浪漫:訪柏林影展策展人潔西卡江:

作為策展人,前期籌備工作基本上就是在說『不』。但在影展期間,你會感覺到你的工作真的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你創造了一個空間,讓電影人彼此之間以及與觀眾之間建立聯繫。這些電影創造了一個世界,一個讓電影人感到受...

【788|評論】.「女性在霍克斯電影中的存在,意義遠超『愛情對象』。她們是挑戰體制者,是語言節奏的主導者,是結構顛覆者。她們令男性角色必須學會回應、修正與成長。她們不僅佔據鏡頭,也改變了鏡頭觀看的邏輯。......在霍克斯鏡頭下,兩性互動不...
24/07/2025

【788|評論】

「女性在霍克斯電影中的存在,意義遠超『愛情對象』。她們是挑戰體制者,是語言節奏的主導者,是結構顛覆者。她們令男性角色必須學會回應、修正與成長。她們不僅佔據鏡頭,也改變了鏡頭觀看的邏輯。......在霍克斯鏡頭下,兩性互動不再只是愛情公式,而是一場競技遊戲;而在這場遊戲中,那些強勢的女性們,早已搶先佔領了舞台中央。」

2025 金馬經典影展,主題為「Screwball Comedy:不是冤家不聚頭」,由導演李安參與策展,網羅卡普拉、霍克斯、劉別謙等導演名作,回顧古典好萊塢 30 年代至 50 年代間,30 部精彩無比的「Screwball Comedy」片型。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何阿嵐評論一篇,其以霍克斯喜劇創作為引,深入回顧這位美國作者導演創作基因中的性別張力,除了本次選映的五部霍克斯作品之外,也論及霍克斯的其他類型創作,各自相映成趣。請見本篇評論。

【2025 金馬經典】被審視的男性與強勢的女性們──看霍華霍克斯電影之性別互動:

女性在霍克斯電影中的存在,意義遠超『愛情對象』。她們是挑戰體制者,是語言節奏的主導者,是結構顛覆者。她們令男性角色必須學會回應、修正與成長。她們不僅佔據鏡頭,也改變了鏡頭觀看的邏輯。......在霍克斯鏡頭下...

【788|專訪】.「我覺得 Action is character:人物的行為就是表現他們最好的方式,介紹反而是次要的。當然,人物不見得就有動作,所以創作者怎麼去帶出動作也有影響。通常我們會說有『畫』跟『音』。......若我希望維持一個主...
21/07/2025

【788|專訪】

「我覺得 Action is character:人物的行為就是表現他們最好的方式,介紹反而是次要的。當然,人物不見得就有動作,所以創作者怎麼去帶出動作也有影響。通常我們會說有『畫』跟『音』。......若我希望維持一個主題,或讓畫面在感知上有一個流動感,我就會用 J cut 跟 L cut,像是在說:你的潛意識中有些事情在作用。」

獲得 2024 金馬獎最佳新導演、2025 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聲音設計等三項大獎,導演曾威量、尹又巧首部劇情長片《白衣蒼狗》切入移工照護者故事,現正進行全臺小規模映演。本期《放映週報》與導演曾威量進行專訪,訪談當日,陽光普照,與電影予人的陰鬱印象對反;對於形式問題,曾威量直覺回應、無話不談,讓訪談者掌握分寸,也反身思考電影與觀眾的關係。本篇訪談就《白衣蒼狗》創作背景、製作方法與形式判斷與導演進行對話,請見以下紀要。

「毫釐不差」之形式映照──與導演曾威量談《白衣蒼狗》:

本質上來講,我覺得 Action is character:人物的行為就是表現他們最好的方式,介紹反而是次要的。當然,人物不見得就有動作,所以創作者怎麼去帶出動作也有影響。通常我們會說有『畫』跟『音』。......若我希望維持一個主題....

【公告】.近期接獲網友大量回覆,不肖人士假冒《放映週報》名義,盜取商標與圖片,發布徵才廣告,徵求影評徵稿撰寫。特此聲明,《放映週報》並未透過任何方式廣發不計內容之短文徵稿訊息,亦無委託第三方進行廣告宣傳,若看見「徵求影評寫手」、「撰寫觀後心...
16/07/2025

【公告】

近期接獲網友大量回覆,不肖人士假冒《放映週報》名義,盜取商標與圖片,發布徵才廣告,徵求影評徵稿撰寫。特此聲明,《放映週報》並未透過任何方式廣發不計內容之短文徵稿訊息,亦無委託第三方進行廣告宣傳,若看見「徵求影評寫手」、「撰寫觀後心得」等宣稱,請勿相信,亦請謹慎勿提供任何個人資料,以防資料遭到非法利用。若遭推播不實廣告,也請網友協助檢舉,共同防止他人受騙。

任何《放映週報》相關資訊,請認明官方粉專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公告為準。

【787 期|編輯室】.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第 787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與影展報導。.本期帶來一系列與台北電影節相關的精采專訪文章。本屆台北電影節進行臺灣首映...
15/07/2025

【787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87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與影展報導。

本期帶來一系列與台北電影節相關的精采專訪文章。本屆台北電影節進行臺灣首映的電影《河鰻》,在台北電影獎獲得最佳美術設計肯定。本期專訪中,導演朱駿騰與我們分享《河鰻》的創作緣起、電影中視覺意象的發想,還有與電影工作者的合作經驗,在電影登上院線之前,請從本期訪談一探究竟。在本屆提名最佳紀錄片與最佳剪輯兩項大獎的《日泰小食》,導演冼澔楊亦在本期的長篇訪談中展開本片的創作過程,與其紀錄片工作經驗。從美術到電影,也在不同的領域中看見交匯的可能性。

在本屆台北電影節的放映作品中,導演賈樟柯帶著新作《風流一代》前來臺北與影迷見面,在賈樟柯訪問期間,他在訪談中向我們分享《風流一代》的創作背景,與長年創作生涯中,不同階段對形式與素材的不同思考,共同構成這部大膽自由的最新作品。在「影迷新宇宙」單元,臺灣製片人劉品均與監製蘇瑜豪和美國導演莎塔拉蜜雪兒福特合作的酷兒公路電影《狂花夢路》於臺灣首映,本期訪談中,導演同樣與我們分享創作的背後歷程。

在 2025 韓國全州影展,本期則刊載展節評論一篇,作者謝佳錦、朱孟瑾於全州影展現場觀片,並帶來對韓國電影的觀察,從當下韓國電影面臨的挑戰切入,並綜觀全州影展在韓國電影新作、實驗類作品與經典類作品的不同選片,提供讀者精采的前線分析。

下期《放映週報》,將繼續關注近期上映的臺灣電影。歡迎讀者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email protected],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河鰻》電影劇照;2025 台北電影節提供)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5.07.15

【787|專訪】.「人們似乎漸漸忘卻那些曾經真切提出的問題。我們又退回原本的狀態,但其中殘留一股張力。彷彿這種回歸並非出於自願,而是無可奈何。新片中,我試圖透過角色們的生命歷程,去傳遞這些可能性。在威權主義於美國抬頭的時代,一個千禧世代作為...
15/07/2025

【787|專訪】

「人們似乎漸漸忘卻那些曾經真切提出的問題。我們又退回原本的狀態,但其中殘留一股張力。彷彿這種回歸並非出於自願,而是無可奈何。新片中,我試圖透過角色們的生命歷程,去傳遞這些可能性。在威權主義於美國抬頭的時代,一個千禧世代作為酷兒、作為黑人,如何嘗試用不同方式活出自我,去摸索其他存在的方式。」

入選 2025 台北電影節「影迷新宇宙」單元,2025 柏林影展國際首映,美國導演莎塔拉蜜雪兒福特第二部劇情長片,搭檔臺灣製片人劉品均、監製蘇瑜豪,電影《狂花夢路》描繪一群非裔酷兒好友的公路旅程。本期《放映週報》越洋專訪導演莎塔拉蜜雪兒福特,從創作源起、前輩影人影響,談至本片在獨立製片規格下的美學判斷與性別角色經驗思考。請見本篇專訪。

【2025 北影】另一種存在的方式──專訪《狂花夢路》導演莎塔拉蜜雪兒福特:

人們似乎漸漸忘卻那些曾經真切提出的問題。我們又退回原本的狀態,但其中殘留一股張力。彷彿這種回歸並非出於自願,而是無可奈何。新片中,我試圖透過角色們的生命歷程,去傳遞這些可能性。在威權主義於美國抬頭的時...

【787|影展】.「藝術上,今年是韓國電影近 12 年來,首度無作品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亦是近 26 年來首度無長片入選坎城影展的正式單元。危機並非偶然,反映產業的深層問題。......奉俊昊、朴贊郁等世紀之交竄起的名導仍如日中天,但他們如...
14/07/2025

【787|影展】

「藝術上,今年是韓國電影近 12 年來,首度無作品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亦是近 26 年來首度無長片入選坎城影展的正式單元。危機並非偶然,反映產業的深層問題。......奉俊昊、朴贊郁等世紀之交竄起的名導仍如日中天,但他們如今多參與國際製作,未必是拍『韓國電影』,然而同一時間,後續世代接不上棒,斷層顯著。雖然坎城不等於藝術唯一指標,可是類似狀況持續多年,值得警醒。」

2025 全州影展於今年五月順利落幕,由 Radu Jude 作品《Kontinental '25》擔任開幕片,選映總計 224 部來自不同國家的作品。 本期《放映週報》刊載作者謝佳錦、朱孟瑾展節評論一篇,文章以韓國電影面臨之危機切入,並望向本屆全州影展的三個面向以為回應,從性別、勞動面向各有發展的「新作品」、能體現全州選片慧眼的招牌「實驗類」策展,與回顧韓國影展的「經典」類,本次重探 80 年代韓國名導演裴昶浩作品,看見韓國電影的不同面向。請見本篇評論。

【2025 全州】全州影展現場:韓國電影新作、實驗與經典回顧:

藝術上,今年是韓國電影近 12 年來,首度無作品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亦是近 26 年來首度無長片入選坎城影展的正式單元。危機並非偶然,反映產業的深層問題。......奉俊昊、朴贊郁等世紀之交竄起的名導仍如日中天,但他們....

【787|專訪】.「電視對老闆來說,是他了解外界發生了什麼的唯一窗口。漁民出生的老闆只能藉此認識現在的世界,更因為歲數漸長,每天身邊都是那些中年大叔,每個都這樣看著電視。他家走下來日泰,就是 30 秒而已,他每天早上走下來,然後下班走上去,...
04/07/2025

【787|專訪】

「電視對老闆來說,是他了解外界發生了什麼的唯一窗口。漁民出生的老闆只能藉此認識現在的世界,更因為歲數漸長,每天身邊都是那些中年大叔,每個都這樣看著電視。他家走下來日泰,就是 30 秒而已,他每天早上走下來,然後下班走上去,他的人生就是這樣子,他的世界可能不超過 500 公尺,這是很有趣的長洲特色。」

2025 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雙項入圍,導演冼澔楊紀錄片作品《日泰小食》,從香港離島長洲一間名叫「日泰」的小吃攤出發,深掘其中的人情文化,也在拍攝期間,捕捉到疫情、社會抗爭,對香港不同世代的巨大衝擊。本期《放映週報》專訪《日泰小食》導演冼澔楊,細緻提及創作思緒、跨國合製,還有在鏡頭觀察凝視下逐步反思的身分認同,還有「長洲」這個特殊地點,在電影中顯現的身分位置。請見本篇專訪。

【2025 北影】「在香港,每一個離島都有自己的身分認同」──專訪《日泰小食》導演冼澔楊:

編按:2025 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輯雙項入圍,導演冼澔楊紀錄片作品《日泰小食》,從香港離島長洲一間名叫「日泰」的小吃攤出發,深掘其中的人情文化,也在拍攝期間,捕捉到疫情、社會抗爭,對香港不同世代的....

【787|專訪】.「生命的循環,跟這個洄游性,讓我把鰻魚掙扎、流動、穿梭,還有慾望的幾個元素加起來,就認定是河鰻。英文片名『EEL』很早就確定。當時所有人都問我為什麼,我很篤定就是『EEL』,對我而言,這兩個角色都是 EEL,他們都在泥沼中...
04/07/2025

【787|專訪】

「生命的循環,跟這個洄游性,讓我把鰻魚掙扎、流動、穿梭,還有慾望的幾個元素加起來,就認定是河鰻。英文片名『EEL』很早就確定。當時所有人都問我為什麼,我很篤定就是『EEL』,對我而言,這兩個角色都是 EEL,他們都在泥沼中掙扎,在面對他們自己的困境,跟面對未來該去哪裡。」

入圍 2025 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配樂等六項大獎,導演朱駿騰執導首部劇情長片《河鰻》,由潘綱大、柯泯薰、潘親御主演,在今年初於柏林影展世界首映,並再行經香港國際電影節,最後回到臺灣。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導演朱駿騰,訪談中,朱駿騰談論社子島的居住生活如何打開對故事創作的通盤思考,再談至當代藝術圈的跨界經驗,與在電影中包括選角、攝影、配樂、調色等通盤形式設計的細緻分享。請見本篇專訪。

【2025 北影】與神共存,逐島而居:順水而流的《河鰻》神話──專訪導演朱駿騰:

生命的循環,跟這個洄游性,讓我把鰻魚掙扎、流動、穿梭,還有慾望的幾個元素加起來,就認定是河鰻。英文片名『EEL』很早就確定。當時所有人都問我為什麼,我很篤定就是『EEL』,對我而言,這兩個角色都是 EEL,他們都.....

【787|專訪】.「過去我們是再現一個時代。過去的電影都是拍攝兩三個月,再現一個時代,在剪輯《風流一代》的時候,很大的感受是『復活』,我們真實經歷過的時代的一種復活。所以我覺得電影確實也有『復活』我們所經歷過的點點滴滴,這樣的美學功能吧。」...
03/07/2025

【787|專訪】

「過去我們是再現一個時代。過去的電影都是拍攝兩三個月,再現一個時代,在剪輯《風流一代》的時候,很大的感受是『復活』,我們真實經歷過的時代的一種復活。所以我覺得電影確實也有『復活』我們所經歷過的點點滴滴,這樣的美學功能吧。」

2025 年,導演賈樟柯攜新作《風流一代》來到台北電影節與臺灣影迷見面;並由發行商安排,於誠品電影院進行「風從江海來:2025 賈樟柯專題影展」,連帶放映《江湖兒女》、《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等兩部近作。本期《放映週報》於賈樟柯導演來臺期間與其進行專訪,聚焦談論電影對時代的「復活」、如何在電影中並置紀錄片段與劇情片段,還有在不同創作階段,對電影美學的觀點變化。請見本篇專訪。

【2025 北影】以聲音喚醒時代的記憶──專訪《風流一代》導演賈樟柯:

過去我們是再現一個時代,過去的電影都是拍攝兩三個月,再現一個時代,在剪輯《風流一代》的時候,很大的感受是『復活』,我們真實經歷過的時代的一種復活。所以我覺得電影確實也有『復活』我們所經歷過的點點滴滴,...

【786 期|編輯室】.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第 786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電影評論與影展報導。.本期帶來兩篇精彩的人物專訪,首篇從蔡明亮導演近期進行中的「行者...
30/06/2025

【786 期|編輯室】

各位《放映週報》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

第 786 期《放映週報》的文章,已經全數於網站上線。本期共有 5 篇精彩文章,包括影人專訪、電影評論與影展報導。

本期帶來兩篇精彩的人物專訪,首篇從蔡明亮導演近期進行中的「行者十步」馬拉松計畫發想,我們與《何處》、《無所住》的攝影暨剪接師張鍾元進行訪談,由《郊遊》的劇照側拍工作開始,切入張鍾元與蔡明亮往後十來年的合作。從不同的角度觀看蔡明亮電影,也在張鍾元的觀點與美學養成中,看到跨世代藝術合作的火花。院線電影方面,現正熱映的《山忌 黃衣小飛俠》由新銳導演蔡佳穎執導,從前作《訪客》、《屍舞》跨足到熱門系列電影,在本期訪談中,我們也進一步探索該片跨類型發想的嘗試。

現在進行的 2025 台北電影節帶給觀眾許多精彩的電影專題,本期刊載兩篇長篇評論,作者趙正媛介紹本期影展對導演謝爾蓋帕拉贊諾夫的影人專題,細緻回訪史料,從資料片段中還原出帕拉贊諾夫作品的時代特殊性,也從影史細節中,看到可供後人玩味的趣味所在;作者陳沅綦深度介紹本屆「奧斯陸:影史回顧」單元的選映作品,帶讀者重返挪威電影史,也品評作品當中的顯現的共性,作為理解挪威電影的一道入口。最後,本期亦刊載作者沈怡昕於 2025 坎城影展對畢贛電影《狂野時代》的長篇評論,在檢視畢贛美學特性的同時,也重新思考觀眾理解當代「中國電影」之需要與方法,在本片與臺灣觀眾正式見面之前,歡迎從精彩評論中一窺一二。

下期《放映週報》,將繼續關注近期上映的臺灣電影,與2025台北電影獎相關之多篇精采訪談。歡迎讀者來信交流,《放映週報》的信箱為:[email protected],編輯室會再行回覆。

如同以往,祝福讀者觀影愉快,在電影中產生更多發現與回饋。

(圖/《何處》攝影暨剪接張鍾元;攝影/古佳立)

放映週報編輯室
2025.06.30

Address

Zhongshan District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放映週報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放映週報: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