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俠ina

女俠ina 彼此支持 共同創造

🔥《火力轉小:七月的祈禱練習》八月平安~七月的你,過得如何?有沒有什麼新的領悟、收穫或轉變?對我來說,七月像是一個學習轉小火的月份。那團一直以來都很熟悉的「心頭之火」,我決定不再任它隨意燃燒。我開始練習覺察自己的嗔心——那種在面對不如意或被...
01/08/2025

🔥《火力轉小:七月的祈禱練習》

八月平安~

七月的你,過得如何?
有沒有什麼新的領悟、收穫或轉變?

對我來說,七月像是一個學習轉小火的月份。
那團一直以來都很熟悉的「心頭之火」,我決定不再任它隨意燃燒。

我開始練習覺察自己的嗔心——
那種在面對不如意或被挑戰時,立刻升起的怒意。
我不想再讓它牽著我走,也不想一直重複老習氣、繼續輪迴於過往的反應模式。

於是,每當火氣升起的瞬間,我告訴自己:
「我們來轉小火,練習踩剎車吧。」

剛開始有點刻意,就像努力壓下鍋裡快要溢出的水。
但奇妙的是,或許是多了一點點理解與智慧,
慢慢地,這份「刻意」轉化成了柔和。
火雖未滅,卻不再灼傷自己,也不燒傷他人。

這段時間剛好也在上唯識課,
於是我有更多機會去看清: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苦、有他自己的路。
這讓我學著放下「我以為的對」,
多一點寬容,也少一點想要證明什麼的驕傲。

原本只是想改變對陌生人或偶發狀況(例如:態度不佳的店員)時的情緒反應,
沒想到這份練習竟開始影響我的整體視野——
讓我願意用更寬廣的心,去看待日常生活中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件。

更奇妙的是,宇宙也回應了我。
像是那天,無意中聽到一首歌——
Andrea Bocelli 和 Céline Dion 合唱的〈The Prayer〉,
我竟然聽著聽著,就感動落淚。

🎵
I pray you'll be our eyes, and watch us where we go.
And help us to be wise in times when we don't know.
Let this be our prayer, when we lose our way,
Lead us to a place, guide us with your grace,
To a place where we'll be safe...

這首歌唱出了我內心深處的願望——
我們都渴望走向一個自在、祥和、富足的狀態。
當我們失去方向、火力全開、情緒暴走的時候,
願這首歌成為我們心中的祈禱,
願那份引導我們歸於平靜的力量,永遠與我們同在。



✨七月,我練習轉火。
✨八月,我祈願柔光延續。

那你呢?
這一個月,你在心中種下了什麼樣種子?

#聽這首歌時我感動落淚
▶️ The Prayer - Andrea Bocelli & Céline Dion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_OkgSOrkU

Photo by Victoria Prymak on Unsplash

《財富與靈魂的雙翼:我的左右腦交替練習》最近因為上了唯識學派的課,深入了解貪、嗔、癡背後各種細緻的情緒與煩惱分類,讓我像一名情緒偵探般,抽絲剝繭地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與此同時,我也持續學習財務規劃與投資,對金錢運作的規則也越來越覺得有趣 (...
18/07/2025

《財富與靈魂的雙翼:我的左右腦交替練習》

最近因為上了唯識學派的課,深入了解貪、嗔、癡背後各種細緻的情緒與煩惱分類,讓我像一名情緒偵探般,抽絲剝繭地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與此同時,我也持續學習財務規劃與投資,對金錢運作的規則也越來越覺得有趣 (以前非常腦霧甚至也排斥去理解)

於是我發現,自己的日常像極了一場交替飛行的修煉:
左腦練財務武功,右腦修心靈法門。

每天,我有意識地切換自己的學習頻道 ——
有時閱讀投資書籍、追蹤股市波動;
有時默默寫心經、點香、寫文章;

有時全神貫注學習與吸收;
有時與 Forest 一起散步,看他開心,我就快樂,任風吹進心裡。

這兩種看似對立的活動,卻讓我前所未有地感到完整。

更有趣的是,我發現兩者之間的心法,其實能彼此借用。

越來越相信:財務知識,是一種現代版的「內功心法」。
理解經濟運作、實踐理財計劃,不只是為了賺錢,
而是為了成為一個能穩穩照顧自己的個體。

財務上的清晰,讓我在生活中更有底氣與界線。

只是,若只有理性,生活也會逐漸與靈魂失聯.....
因此,我讓自己每天也有修心的時間。
可能是看看相關的影片,提醒自己可以如何改善,
或是安靜的夜晚,點起一盞蠟燭,靜聽心跳呼吸;
練習感知今日狀態,覺察今天的脾氣,是混亂?還是平靜?
然後試著化解、並安住其中。

右腦會悄悄提醒我:
「你不只是為了達成生活的目標而活,而是為了完整地存在。」

雖然仍在學習路上,也常被小事觸動而情緒波動,努力調整後因為習氣太重還不得要領,投資理財也不總是一帆風順,
但這樣的左右腦交替練習,逐漸架構出我的「雙翼生活」——

左翼是清明的理財與現實能力,右翼是柔軟的感知與內在智慧。

當它們一起振翅而飛時,我覺得挺幸福的..... 也知道這條路,繼續走就對了!

#不是為了目標而活而是為了完整地存在
#陪自己一起變老

photo by Mathew Schwartz from Unsplash

《唯識修心:回薰善種子的練習》最近開始接觸唯識學派,雖然許多名詞定義相當艱深,但可以深深感受到,唯識學不僅能與心理學對照,更能細膩描繪人的起心動念與外境之間的層層交互作用。學習這些理論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練習覺察──在每一刻的起念與行動中,...
11/07/2025

《唯識修心:回薰善種子的練習》

最近開始接觸唯識學派,雖然許多名詞定義相當艱深,但可以深深感受到,唯識學不僅能與心理學對照,更能細膩描繪人的起心動念與外境之間的層層交互作用。

學習這些理論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練習覺察──在每一刻的起念與行動中,看見自己是否又重蹈過往習氣的覆轍?還是能夠選擇,將善的種子回薰進自己靈魂深處的生命資料庫(阿賴耶識)?

修行這條路,真的不容易啊~~~

要徹底接受並承認「外境皆空,唯心自鬧」這個實相,說來簡單,做起來卻像闖關一樣困難。

小到一個對話裡的情緒波動,大到某些突如其來的打擊,常常都能挑起內在無數未被清理的種子與投射。

但也正因如此,每一次的覺察,都是一次自由的可能!

修心,真是一輩子的課題!既然已經開始有所體悟,那麼也就繼續練習,練習不再那麼容易被情緒和煩惱綁架,練習用多一點溫柔與覺知,回望自己每一念的根源。

雖然步伐緩慢….(而且還會進三步退兩步)但是知道,這就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修心就是每天少被情緒綁架一點點
#外境皆空唯心自鬧
#陪自己一起變老

Photo by Dave Hoefler from Unsplash

雖然「預言」滿天飛,但台灣一直都是一個高風險的生活區域——地震、水災、戰爭……而真正災難來臨時,最重要的不是等待援助,而是自己能不能先活下來,還能不能幫助別人。於是我報名參加了 防災士培訓,短短兩天,塞進了滿滿的防災、急救知識和應變行動指南...
02/07/2025

雖然「預言」滿天飛,但台灣一直都是一個高風險的生活區域——地震、水災、戰爭……
而真正災難來臨時,最重要的不是等待援助,而是自己能不能先活下來,還能不能幫助別人。

於是我報名參加了 防災士培訓,短短兩天,塞進了滿滿的防災、急救知識和應變行動指南!

講師瘋狂拋問題給我們:
• 車子開到一半遇到地震怎麼辦?
• 地震時應該躲起來還是衝出去?

• 傳統的觀念哪些是錯的?哪些其實很危險?

• 若在家𥚃,災難來的時候要先救誰?(是媽媽. 另一半. 或是小孩?)答案在圖片裡😜

很多「以為對」的直覺,在這裡都被糾正了💪

也想把幾個實用工具分享給大家:

🔸App:KNY 地震速報
可以在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通知你「震波幾秒後會抵達」,還來得及找地方躲!

🔸潛在災害地圖查詢網站
👉 https://dmap.ncdr.nat.gov.tw
輸入地點,就能查出是否位在土石流、淹水、斷層等高風險區域。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LINE 推播
👉 https://line.me/R/ti/p/
會自動推送災害警訊,資訊即時且可信!

這些課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台灣其實是世界居住風險排名第一的國家吔😆

也讓我知道,一場災難過後,活下來的 70% 靠的是自救。

雖然生死無常,命運難測,但身為一個地球公民,我們還是要盡份內之事,平時準備,災時冷靜💪



#防災士培訓
#把家具固定好
#死或活都清清白白
#人事要盡天命才不冤枉

《我不是不能專心——我只是專注的方式不一樣》It’s Not That I Can’t Focus — I Just Focus Differently平常除了寫作、畫畫、做菜等創作工作,我發現自己在「學習」這件事上,越來越難長時間專心……...
17/06/2025

《我不是不能專心——我只是專注的方式不一樣》
It’s Not That I Can’t Focus — I Just Focus Differently

平常除了寫作、畫畫、做菜等創作工作,
我發現自己在「學習」這件事上,越來越難長時間專心……
甚至,有種散漫感...

例如某天,我的目標是:
📚 看完一支兩小時的線上課程
📖 讀三分之一本財經書+研究股市資料

但過程真的不是「一鼓作氣」那種順利,而是這樣的節奏:

👉 看書 20 分鐘 → 去做早餐
👉 看股市開盤 → 看課程 20 分鐘
👉 吃早餐+洗衣服 → 再來 20 分鐘課程
👉 看盤+幫狗按摩 → 吸地板
👉 聽課(眼睛糊糊)→ 午餐+陽台分株植物
👉 整理陽台、洗廁所、躺一下……再回來看書 📘🐾🧽

雖然晚上還是完成了所有進度,
但整個過程非常「彈性」。

有時候看著暫停的影片、陽台上的葉子、翻開的書,
內心就會冒出那種熟悉的批評聲音:

「優秀的人應該可以一直專心吧?」
「怎麼不能好好坐著?」

還好我身邊沒人,不然一定會被唸:「怎麼又做一半人就不見了?」

直到我開始認真研究「注意力與專注」,
才發現:我不是不能專心,
而是— 我專注的方式和別人不一樣。

有些人像創作者型性格,對環境感受敏銳,
需要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才能持續有能量。

晾衣服時的自言自語,有時反而釐清了剛剛吸收的內容。

而且現在長時間坐著會讓我身體僵硬,
所以需要起身洗碗、澆花、摸狗、動一動…
才能再回到專注中。

但只要是進入創作狀態(寫作、畫畫、做菜),
我又能一連幾小時專注得像著了魔一樣。

🌿於是我開始試著順應自己的節奏:

⏱️ 15~20 分鐘專注學習
⏳ 5~10 分鐘 reset(家務、走動、感官轉換)
🔁 重複這個節奏

我稱這是:
✨「動靜之間」、「陰陽之間」的學習方式✨

這樣的節奏比逼自己乖乖坐好還更有效,
而且舒服。

我不再責備自己「不夠專心」了,
而是跟著這種如舞蹈般的 flow,
慢慢達成每一個學習目標。

每個人專注的方式都不一樣,
不知道你是屬於哪一種節奏類型呢?

希望你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韻律與流動,
自在、愉快地學習與生活💛

#專注力練習
#找到自己的節奏
#和自己一起變老

photo from Unsplash by Jaeyoung Geoffrey Kang

《葉脈與經絡之間:山中一日療癒記》前言|山裡的邀請,來自植物與朋友~~昨日參加了女俠好友在陽明山上的活動:「植物拓染 + 穴位刮刮按摩」。一早開著車帶著 Forest 前往活動地點  #北農仙人掌園,抵達之後,Forest 馬上跳下車興奮到...
11/06/2025

《葉脈與經絡之間:山中一日療癒記》

前言|山裡的邀請,來自植物與朋友~~

昨日參加了女俠好友在陽明山上的活動:「植物拓染 + 穴位刮刮按摩」。

一早開著車帶著 Forest 前往活動地點 #北農仙人掌園,抵達之後,Forest 馬上跳下車興奮到處聞,認出這裡是他可以放鬆遊戲的美妙花園。

果真,這一天的體驗,是藝術、療癒與情感交織的身心放鬆之旅!

一|捶打的藝術:葉片浮現的瞬間,像是在聽植物說話

在阿玉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先在植物園裡認識山坡上的各種野草與花葉,自己挑選想要拓染的葉片。然後,就是「療癒暴力」的時刻:拿起槌子,將葉片鋪在布上,大力敲打。

打著打著,葉子的脈絡與色彩漸漸浮現,一種原始又專注的快感湧現!

這是一種「以藝術之名,行宣洩之實」的絕妙體驗 —— 美感、用力與冥想的結合,哈哈!

二|蝴蝶的來訪:母親與我之間的愛,藉由自然現身
我選了紫蘇作為第一片拓染的葉子,一邊捶打一邊想著:「媽媽應該會喜歡這樣的活動吧……」

過了一會兒,一隻白色的蝴蝶輕盈飛來,停在我的手指上,飛飛停停三次。

那一刻,我知道,那是媽媽來看我。

雖然我們已經多年無法以肉身相會,但精神的連結依然存在— 這就是靈魂的有趣之處吧!

三|下午茶與刮刮:從內到外的疏通時光

休息時,定怡老師手沖咖啡、阿玉老師泡的紫蘇梅子茶和下午茶點心成了完美的過場儀式。(蔬食午餐也非常清爽可口!)

午後的課程轉向由內而外的釋放: 穴位刮刮按摩。

的創辦人定怡用自己研發的陶製刮痧工具,帶我們按摩肩頸與下肢的經絡,再搭配她自己調製的紐西蘭精油,讓大家在「痛得很真實」的驚叫 (原本在睡覺的Forest都醒過來了) 與笑聲中,感受到久違的放鬆。

甚至我還在長板凳上,短暫地睡著了……

結語|夏日越熱,越要走入山中

昨天,像是進行了一場夏季的禪修與創作:
捶打葉片,向植物學習專注與釋放;刮痧的疼痛,讓身體與情緒慢慢解凍...

如果你也正在找一個讓身心都鬆開的時光,也許可以試試這樣的山中日常:在汗水、香氣與自然之間,找回被都市壓縮已久的自由感與連結感。

活動連結在留言處喔 ~~


#我正在好好照顧自己
#熱浪深呼吸

《臭的變香的:關於暴汗😆》大約在五年前開始進入更年期,初期最大的困擾就是突然爆汗!!!常常是在開會時,整顆頭突然冒汗,沿著額頭滴落下來,只能強裝鎮定...也有人在睡夢中出汗到整件衣服都濕透... 更年期盜汗這件事雖然不會痛,但是會沮喪!這幾...
03/06/2025

《臭的變香的:關於暴汗😆》

大約在五年前開始進入更年期,初期最大的困擾就是突然爆汗!!!

常常是在開會時,整顆頭突然冒汗,沿著額頭滴落下來,只能強裝鎮定...

也有人在睡夢中出汗到整件衣服都濕透... 更年期盜汗這件事雖然不會痛,但是會沮喪!

這幾年身體慢慢調整過來,爆汗的情況已經緩和許多,但有時還是會突然感到一股熱氣升起--- 通常也摻雜著一點情緒波動。

不過我已身經百戰,只要深呼吸,拿起手帕擦擦臉和脖子,就能安然度過。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帶狗散步還不到五分鐘就開始冒汗;爬山的時候更是汗如雨下。

手帕,早已成了我的日常配件。

但汗水沾上布料,難免會有味道,雖然是自己的氣味,但還是會覺得不太舒服 --- 尤其是登山流汗時,那條毛巾的氣味實在是...自己都不想靠近。。。

某天我想,不如在手帕上滴一兩滴喜歡的精油,於是便試著這麼做了。

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

當汗水快要模糊了我的眼睛,拿起手帕一擦,鼻間飄來一股熟悉的芳香,彷彿瞬間置身花園。

那一刻,原本滿身汗水的狼狽,竟然也變得溫柔起來。

像是一種療癒~~~

彷彿是過去的我在說:「沒關係,我會好好照顧你。」

想起年輕的時候,總喜歡噴香水,把自己弄得香香的,不只是自己聞了舒服,也希望能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但隨著年紀增長,不太為了他人而讓自己香氣撲鼻;取而代之的,是幾滴植物精油的溫柔,為自己而選。

櫃子裡剩下了的好幾瓶香水,有時候也可以替換著,噴一點點在手帕上,不然一直沒用,也很浪費。

早晨出門前,我會問自己:「今天要選哪一瓶呢?」為可能的悶熱與煩躁,準備一條專屬的香氛手帕。

當陽光曬在背上、汗水從臉頰滑落,我拿出手帕,深吸一口氣,清香進入鼻腔,好像隔絕了外界的紛擾。

就算只有短短一秒鐘,我也覺得倍受撫慰。

那是一種靜靜地、被自己溫柔對待的感覺~~~

願今天的你,被自己所選的香氣包圍,在熱浪中,好好呼吸。

#我正在好好照顧自己
#和自己一起變老

PS. 再來準備一個摺扇,一邊遛狗一邊搧風,多麼詩情畫意~~

《女俠完熟之旅》這個專欄,是從 2023 年 2 月開始的。那時候的我,狀況其實不是太好.... 每個月還得去身心科領藥才能睡得著。但我還是撐著,慢慢走、慢慢寫,也一層一層地,讓那些不再適合的,邊哭邊脫落。今年三月,女俠的實體空間畫下句點。...
29/05/2025

《女俠完熟之旅》這個專欄,是從 2023 年 2 月開始的。
那時候的我,狀況其實不是太好.... 每個月還得去身心科領藥才能睡得著。
但我還是撐著,慢慢走、慢慢寫,也一層一層地,讓那些不再適合的,邊哭邊脫落。

今年三月,女俠的實體空間畫下句點。
雖然難免唏噓,卻也像是一段破壞與毀滅週期的終止 —
彷彿有一股全新的氣力開始蘊動。

於是我想,也許《完熟之旅》這個標題,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來寫寫《和自己一起變老》的風景與體會吧~

就在這樣思索的時候,有一天洗碗時,一首詩突然在腦中出現。
原本是英文,也翻譯成了中文。

這首詩是對生命歷程的回顧,
更是大家共同經歷的靈魂之路。

每個人風景不同,節奏不同,
但願接下來的我們,都能回到起初,
享受和自己一起,
優雅地變老。

祝福這些年一路陪伴女俠的你們,
端午節快樂!!

我們路上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俠完熟之路|A Road to Home

We came from a house of Love
Where we could be ourselves
Where we were shining like gold.

我們來自一座愛的房子,
在那裡,我們可以真實地做自己,
在那裡,我們閃閃發光,如黃金般耀眼。

But the storm of competition,
The fire of comparison, the thunder of
Loneliness, allured us out—
Onto a journey of grand expedition.

但競爭的風暴、
比較的烈焰、
孤獨的雷聲,
將我們引出門外 —
踏上了一場壯闊的遠征旅程。

What victories we claimed,
What failures we made,
Through days and years,
Revealed how lost we’d strayed.

我們曾贏得勝利,
也吞下失敗,
年年日日,走過之後,
才看清自己曾經的迷途。

Little by little, sufferings shatter into diamonds,
Waves after waves, tears turn into rainbow rains.

Now we hear the voice from our soul—
Where the map to the house of Love.

一點一滴,苦難碎裂成鑽石;
一波又一波,淚水化作彩虹之雨。

如今,聽見靈魂的聲音——
那裡藏著回到愛的房子的地圖。

Quit the need for a thumbs-up,
Stop mimicking someone else,
We return to that original place —
Where we embrace who we are.
Where we hold the stars.

放下渴求認可的心,
不再模仿他人的模樣,
回到最初的所在 —
擁抱真正的自己,
雙手捧起滿天的星光。

To run not to arrive,
To fly not to get high,
But to sit with the inner silence,
And grow old with grace inside.

奔跑,不為抵達;
飛翔,不為高遠;
而是和內在的寧靜同在,
和自己一起優雅變老。



#和自己一起變老

最近試著戒掉睡前看影片的習慣。主要是....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怎麼跟我爸爸一樣了啊~~~)然後影片不知到那兒又會突然醒來,好像做夢被中斷.....雖然終究還是睡著,但長期下來睡眠品質總覺受到影響!  所以我開始有意識地調整這個習慣...
27/05/2025

最近試著戒掉睡前看影片的習慣。

主要是....

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怎麼跟我爸爸一樣了啊~~~)

然後影片不知到那兒又會突然醒來,好像做夢被中斷.....

雖然終究還是睡著,但長期下來睡眠品質總覺受到影響!

所以我開始有意識地調整這個習慣。。。

一開始從看影片改成看書,雖然也會看著看著就睡著又醒來,但總比突然被影片裡的聲音或畫面嚇醒要來得安寧。

也改為想要看影片,就在客廳或書桌上看,不要在臥室看的習慣; 雖然坐在沙發看也會睡著,但是就是讓身體啟動:

到了床上就是要睡覺的機制。

當然還有一些短短的冥想和伸展也都有些幫助。

有時候在床上,仍然無法入睡,很想起身看影片,但是就安慰自己,再試著休息看看,真不行再說....

當然不是每次都安穩地入睡,但起碼已經打破了每晚都要看影片才能入睡的習慣,沒有邊睡邊看影片的隔日醒來,也會覺得身體充電狀況較好!

最近好像心裡有個儀器,開始掃描自己的狀態,覺得那裏不是太好,就試著去調整,不是很強迫性一定就要馬上到位 (壓力太大反而容易自暴自棄...) 容許自己有時候用不同的方法測試和微調...

雖然都在練習中,但起碼有個開始的感覺,挺好的。

#好好睡覺
#和自己一起變老

《記憶力變差?!  其實是記憶風格變了》有一天朋友問我:「最近過得如何?」我腦子卻突然一片空白~~~「嗯……我覺得挺好的。」有點遲疑,吞吞吐吐...雖然想不起來具體做了什麼,但心裡有一種舒服、安穩的感受。過了一天,當我用力穩住核心,把槓舉過...
25/05/2025

《記憶力變差?! 其實是記憶風格變了》

有一天朋友問我:「最近過得如何?」
我腦子卻突然一片空白~~~

「嗯……我覺得挺好的。」有點遲疑,吞吞吐吐...

雖然想不起來具體做了什麼,但心裡有一種舒服、安穩的感受。

過了一天,當我用力穩住核心,把槓舉過頭的那一剎那...
嘩啦啦~~ 腦海裡的畫面就像潮水般湧回來最近經歷的一切,鉅細靡遺。

「這記憶力……是不是有問題啊?」心中的OS 升起。
畢竟這種狀況,不只一次發生。

研究了一些關於記憶的資料,才發現: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記憶的方式改變了。

年輕或任務導向的我們,常常像「檔案管理員」

腦袋清楚記錄時間與地點:
「5月20號早上10:00去製作公司開腳本會議。」
「禮拜一 9:00 車子送內湖保養廠. 14:00 演員定裝在和平東路. 17:00趕回公司開會...」

但年紀漸長後,我們關注的焦點從「完成任務」,慢慢轉向
「生活有沒有意義?」

於是記憶也從 ,變成了

我現在的記憶,往往是這樣出現的:
先浮現一種感受(舒服、溫柔、踏實)——
那表示我內在知道,這段時間過得還不錯。

至於做了哪些事?它們會像背景音樂一樣靜靜流動著,
直到某一個契機(像舉槓過頭那一瞬間) 才會一起浮現出來。

大腦也會因過度處理太多事情而 overloaded,
明明剛完成好多大大小小的體驗,
卻會在放鬆的片刻,覺得一片空白....

這些是大腦重新整理的過程,不是記憶力喪失。

當然,原本的個性也會影響我們的記憶模式:

有些人比較像「檔案管理員」,記得清楚的時間線和行程表;
有些人則是「香氣收藏家」,記得的是某個傍晚的光線、
某句溫暖的話、某個讓人會心一笑的瞬間。

特別是進入更年期或生命的新階段後,這樣的記憶風格轉換更為明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仍然會兩種記憶方式交錯使用;
不過,若偶爾覺得「怎麼記性變差了?」
可以每週做一次這樣的自我回憶整理練習:

✧ 一個覺得美的風景
✧ 一個新學到的事情
✧ 一個讓自己微笑或感到驕傲的時刻

今晚就來練習看看~~
寫下本周的 1 景、1 學、1 笑,讓回憶在心中發光。

願我們的記憶,不只是為了追溯過去,
而是成為我們活在當下的力量!

#不是記憶力變差
#是記憶風格在改變
#和自己一起變老
#更年期自救100招

不過.......
我還是想不起來,原本慣用的那把藍傘,是在哪一家商店門口的傘架裡被我自己誤拿,才會變成現在這把,有點破舊的黑傘了....

#管他藍傘黑傘可以擋雨的都是好傘 ☂️

才說無聊呢,周末就迎來了充實的BLS基本救命術和野外活動常見傷害急救 Workshop.8個小時沒有尿點的學科和實作練習,非常實用! 也佩服這些護理師出身的講師們,試圖用非常簡單易懂的方法說明人體運作模式和急救時的重要SOP.心肺復甦術之所...
19/05/2025



才說無聊呢,周末就迎來了充實的BLS基本救命術和野外活動常見傷害急救 Workshop.

8個小時沒有尿點的學科和實作練習,非常實用! 也佩服這些護理師出身的講師們,試圖用非常簡單易懂的方法說明人體運作模式和急救時的重要SOP.

心肺復甦術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失去呼吸心跳4分鐘之後就腦死,所以等待救護車到達前該做些什麼,是人人都需要學會的應變技巧。

AED 操作順序和基本步驟,若不是有練習過,相信我們也只能看著那個盒子心慌意亂,連怎麼打開都不知道。

有人噎到不能呼吸了,該如何施作哈姆立克急救法,而不是一直狂拍背,拍到瘀青也沒有用; 當然還是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講話免得食物誤入氣管。

熱中暑熱衰竭是不一樣的,一個高體溫一個是低體溫,適時補充水分以及留意濕度對體溫的影響,而不只是日照,所以陰天也要注意預防熱傷害。

還有,weekday 一直坐辦公桌,周末才要去野外活動的人也要注意身體對溫度的調節,一周前就要每天出去曬一點太陽,不要周末才去戶外從事激烈運動,否則很容易熱傷害....這些叮嚀真的是好重要!

另外也學了失溫蜂螫蛇咬骨折...等等急救方法,更正了小時候或從電影看到對於急救的錯誤或模糊的知識,整個人都豁然開朗!

對於生存,我不想活在恐懼和時時警戒裡; 尤其今年有很多對於災難的預言,不論是否成真.....

生死有命; 豁達,但要對生命負責。

災難意外的確會發生,把它們當作是旅途中帶來的挑戰; 雖然希望永遠都不會用到這些技巧,但當意外發生時,因為有練習有準備,慌亂的時間可以縮短,有能力協助脫離險境。

有所準備,我們成為更有智慧與安在; 不論是在城市裡的散散步,或是去野外好幾天的露營探險,或是在生命的旅途中。

比膽量更重要的,是準備好~~

謝謝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 所帶來的精彩課程!

#你不需要學會當醫生但你需要學會脫困
#比膽量更重要的是準備好
#善用資源成為急救的工具

(照片為講師示範全身套進黑色塑膠袋裡,也可以當作失溫時的保暖措施喔~~~)

親愛的你,颱風過後都好嗎?最近看了一部法國片「火上鍋 The Taste of Things」由陳英雄執導,茱麗葉畢諾許 Juliette Binoche 主演。片子很溫和平靜,似乎是站在19世紀的廚房裡,看著由茱麗葉畢諾許所飾演廚藝精湛的...
06/10/2024

親愛的你,颱風過後都好嗎?

最近看了一部法國片「火上鍋 The Taste of Things」由陳英雄執導,茱麗葉畢諾許 Juliette Binoche 主演。

片子很溫和平靜,似乎是站在19世紀的廚房裡,看著由茱麗葉畢諾許所飾演廚藝精湛的廚師尤金妮處理著食材,快慢輕柔有致地燉炒煎煮一道道法式美食,從前菜. 湯. 主菜到甜點,彷彿隨著四季變換的大地,又像是陳年紅酒般,不疾不徐~~

隨著廚房外的花園𥚃偶爾傳來的貓叫聲進入劇情中,我總會擔心出了什麼事,或是哪個角色動機不單純:被好萊塢洗壞了的胃口,或是被日常突如的煩憂所箝制的心,一時之間很難相信世間也可以有「樸素優雅」的故事。

發現自己竟然要花一點時間才能安撫心中的多疑和焦慮。

這部片描繪天才廚師尤金妮和美食家多丹先生在一起工作20多年的默契和對料理的熱情,日常幾個好友相聚享用料理與美酒,培養年輕孩子的品味和廚藝......都是珍惜但又簡單的時光。

片子裡沒有競爭,沒有心機,也沒有醜聞; 唯一令人難過的是死亡。

然而,連死亡也如爐灶中將滅的柴火,如秋天的落葉般,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多丹先生思念尤金妮的逝去縱然痛苦,卻也透過對料理的熱情和傳承得以慢慢轉化....

我已經很久沒有想要觀看這類的影片,那純然淡定的幸福令人感到愧疚; 但是演員們不炫技的演出和導演樸實的引導卻如閉目養神的品香,可以暫時忘卻塵世的驚悚,讓我安靜沒有快轉地看完,並得到了奇妙的療癒。

應該是畫面𥚃處理法式料理的繁複程序和19世紀典雅細緻的料理工具. 廚房氛圍,人們溫和簡約地對話,彷彿一種神聖的儀式,也許也是尤金妮的專注和微笑,讓內在感受寧靜。

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這部片的男主角班諾馬吉梅,是茱麗葉畢諾許已經分手24年的前夫,兩個人分手後形同陌路,24年後卻因為共同演出這部片而和解。。。

真是有恩典的緣分,雙方都原諒了當時的自己和對方。

也許你有空可以看看這部片,在眾多聲嘶力竭充滿鬥爭血腥恐懼焦慮的戲裡戲外,仍然因著淺嚐一小茶匙的勃根地醬 (Bourguignon) 而有所安慰~~

#火上鍋TheTasteofThings
#美食療癒電影
#幸福就是持續渴望你已擁有的

🩷 她畢生烹飪,唯願以食交心;🍲 他嚐遍百家,只為她一人下廚​『    ​ 幸福是…  持續渴望你已擁有的  』​🏆 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2024 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15 強🏆 威尼斯金獅獎導演 陳英雄 美味之作....

Address

Zhongshan District

Telephone

02-2367-0818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女俠ina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

Category